• 58阅读
  • 0回复

一个“帝国”的宏图——菲亚特印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6-13
第7版()
专栏:

一个“帝国”的宏图
——菲亚特印象
本报记者 罗尔庄
意大利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来自世界各国的万千游客。那发人思古幽情的名胜古迹,那令人赞羡不已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瑰宝,那遍布各地的精美雕像,以及风光旖旎的自然景观,无疑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不管自觉与否,许多人脑际难免也会留下一块蓝底黄字的标志——“菲亚特”。无论在机场、港口,不管在商店、路边,在电视节目或报刊上,这块蓝底黄字的标志都会扑面而来。如果把名胜古迹比作反映古意大利的镜子,那么,这块在意大利瞩目皆是的蓝底黄字标志未尝不可比作又一面镜子,它反映着现代意大利颇为广阔的一些侧面。正是为了更直接地看到这些侧面,我们专程奔向意北名城都灵。
也许由于它在世界汽车工业中称雄一方,有人形象地把菲亚特称为“汽车帝国”,而把它的发源地和最集中的生产经营基地都灵称作“菲亚特帝都”。从1899年算起,八十多年来,菲亚特与都灵市同步成长。当菲亚特在此草创第一家只有五十个工人的工厂时,都灵还是一座与现代工业未沾边的北陲城镇。岁月的流逝并没有使它衰老,现代化进程催发了它的青春。菲亚特从生产第一辆汽车至今已生产了三百多种型号的四千多万辆汽车,都灵也已随之发展成为一座拥有一百多万人口的现代化工业名城。有几个数字是颇令人侧目的:由于雇用或协作关系,都灵80%人口同菲亚特直接或间接有关;如果把全国间接同菲亚特有关的行业从业人员连同家属算在一起,同菲亚特直接间接有关的人口竟相当于意大利总人口的十分之一。这样一个企业影响所及,在世界上恐怕是独一无二的。
菲亚特以技术先进、经营有方、效率显著、目光远大见称。当我们在夜色中到达都灵,刚踏进预订的一家旅馆时,店方就彬彬有礼地交给我们每人一只文件包。原来是菲亚特新闻处打听了我们的住处,特意事先送来关于这个“汽车帝国”的丰富资料。讲求效率,组织严密(连同在这之后有条不紊的所有安排),是菲亚特在晤面之前就给我们留下的印象。
菲亚特仅在都灵即有三、四十个工厂和附属企业,仅在厂区就有专用铁路五十二公里。就其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而言,我们参观过的几个工厂都是给人印象深刻的。它拥有欧洲第一批无人车间,小卧车厂的一条生产线,可反应迅速地装配八十多种型号的发动机。在几年前独创的“小岛式生产”区,我们看到送料车象得心应手的伙计,沿着看不见的磁场轨道往来奔走。沿着百多米长的喷漆间,机械手正转动自如地做着难度很大的动作。在另一座厂房,不多的工人与其说是在劳动毋宁说是在旁观……总之,机械手、计算机以及激光装置等纳入生产线,已使同类汽车的产量成倍增长。这就使人不难理解,为什么五十年代初只能年产五万辆汽车的工厂,如今能够年产一百多万辆。而今天的菲亚特,已从早年仅生产汽车而发展成为大规模生产小汽车、商用及工业用车、农用拖拉机和铁路车辆、飞机、船舶发动机、核能部件、电讯设备和生物工程等等综合性大型企业体系。几十年来它向美、日、英、法、苏等数十个国家出售了数十项汽车技术,它的产品销遍五洲。
在菲亚特伊维科工业汽车厂,主人请我们观看了有关该厂的纪录影片。当银幕上映现出以意大利为中心的该厂欧洲厂区及其产品销售分布图时,不禁使人想起罗马帝国气吞欧陆的版图。不同的是,这并非罗马帝国当年囊括欧洲的开疆拓土与征战挞伐,而是“菲亚特帝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向经济科技领域颇有声势的进军,这种进军无疑有助于各国经济、科技的交流与合作。在罗马,一位深谙意大利情况的朋友向我们提到基辛格的一句话:在美国,凡是福特(汽车厂)高兴的事情美国也高兴。他认为,在意大利,可以说,凡是菲亚特高兴的事情意大利也高兴。因为,菲亚特的发展在意大利总会带来相应的影响。菲亚特一位先生告诉我们,在意大利,55%的汽车是菲亚特产品,40%是共同体国家产品,只有5%来自其它国家。我们注意到,日本的各种工业产品,特别是家用电器充斥意大利市场。可是,在世界上简直无孔不入的日本汽车,却很难挤进意大利。单就这点,对于认识菲亚特在这个国家的影响,是不无启发的。
菲亚特公司董事长阿涅利先生不仅是精明的企业家,而且,有人称他是意大利“最敏锐、最善于表明自己见解的政治分析家”之一。据说,去年岁末罗马机场爆炸事件后,他即周旋于罗马,为地中海局势的稳定奔忙。原安排同我们的会面两次推延,直至最后因不能抽身返回都灵而失之交臂,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菲亚特一位经理谈到,13%的菲亚特股份来自利比亚,利美冲突潜伏的危机,理所当然为它所关切。
阿涅利是一位有远见的企业家。七十年代初他就把目光注视于中国,并表现出巨大的热情。他在都灵总部专门设立过对中国的办公室,准备了数以吨计的资料。尽管道路萦回曲折,但他锲而不舍,终于以去年达成南京、洛阳两个合作项目的协议而开拓了相互关系的广阔前景。
几年来,当冷雨凄风袭击欧洲汽车工业之际,菲亚特一枝独秀,利润连年增加。今年第一季度其销量已跃居欧洲市场首位。但是,它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阿涅利看到“决战即将到来”。为了在激烈竞争的年代继续以多方面的优质取胜,菲亚特决定在未来三年中再投资四十亿美元,用于科研与开发。它有规模很大的研究中心,有研究人员近万名,此外每年培训包括领导人员一万人。我们看到的录像显示了它向2000年迈进的设想,那真是科技领域需要非凡智慧和搏击精神的豪迈进军!
告别菲亚特前,我们参观了各种车辆的试验场:急刹车、急拐弯、坑洼地和各种障碍超越,以及二十至六十度爬坡……我们坐在大型客车上,急驶中的倾斜猛拐是颇令人动魄的。可是司机和陪同的主人却泰然自若。下了车,抬头西望,猛然看到远处皑皑发光的阿尔卑斯山雪峰,我想起了菲亚特在山那边的几个对手,也想到东方富士山下它那咄咄逼人的对手。对于菲亚特,这个试车场是个颇有象征意味的境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