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深沉·激烈·粗犷——沈阳话剧团《榆树下的恋情》观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6-13
第8版()
专栏:剧评

深沉·激烈·粗犷
——沈阳话剧团《榆树下的恋情》观后
汪义群
沈阳话剧团在京公演了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名作《榆树下的欲望》(演出时改名《榆树下的恋情》)。全剧终了,当悲剧主人公伊本和爱碧无限留恋地最后望了一眼那曾经给予过他们希望、痛苦和不幸的田庄,在警察的押送下徐徐向大门走去时,观众席上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榆树下的欲望》是奥尼尔早期的一部现实主义力作。剧本讲的是十九世纪中叶发生在美国新英格兰一个田庄上的故事。它通过老凯勃特一家围绕着田庄这份遗产的勾心斗角,深刻地揭示了在金钱统治的社会里,真正的人类感情是不为所容的。在精神追求和物质占有的搏斗中,人类美好的东西终于走向毁灭。整个作品悲剧气氛很浓,有着希腊悲剧那种崇高感与悲壮感。
原先听说剧名被改成《榆树下的恋情》,着实有点担心,恐怕这一出充满激情与力度的悲剧被演成一出情节剧或缠绵的言情戏。如果那样,原作的精神将丧失殆尽。同时,我觉得原剧中“欲望”一词有着多层涵义,既是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欲,又包含着榆树底下这一家人对田庄的占有欲,两种欲望强烈地交织在一起。倘若仅仅着眼于“恋情”一面,则会大大影响主题的深刻性。看完演出,觉得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导演非常准确地把握住作品的精神,尽管剧名改了,作品的风貌依旧。
这次演出的阵容很强。在银幕上已为广大电影观众熟悉和喜爱的吕晓禾,回到舞台后更是如鱼得水。他为我们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冷酷、强悍而固执的老凯勃特的形象。两个多小时的演出中,观众多次为他的精彩表演而喝采,这在话剧舞台上确是少有的现象。扮演伊本的苏金榜同志,是位很有潜力的演员,他的表演充满激情却又不失分寸,在表现人物狂热情绪的同时,能恰如其分地把握住他的复杂感情,这是十分难得的。饰演爱碧的朱静兰同志表演素质很好,能从容自如地表现出人物情绪的大起大落,给人一种游刃有余的感觉。只是在力度上还稍嫌不足。爱碧是一个妩媚而强悍、热烈而狡黠的人物,是个既有心计,又充满激情的女人,为了感情,她可以不顾一切。西方评论家常常将她与希腊悲剧中的人物相比,说她既有菲德尔的细腻,又有美狄亚的狂暴,可见这个角色的表演难度之高。
该剧的舞美设计马文海刚从美国留学归来,却并没有给这个剧的设计带来任何花花哨哨的东西。可以看得出来,目前的这个景基本上是按照奥尼尔本人在1924年为该剧首演所绘的草图设计的,只是在个别地方作了一些合理的改动,它和剧本的写实风格十分一致。我想,也许正是导演、演员和舞台美术者的这种和谐一致的努力,给予演出一种统一而完美的风格。(附图片)
伊本和爱碧的“恋情”被揭穿,老凯勃特咆哮如雷。
景凤龙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