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语法、修辞讲话(第三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08-04
第3版()
专栏:

  语法、修辞讲话(第三讲)
吕叔湘 朱德熙
第二段 把、被
“把”字的用法。“把信寄出去”之类用“把”字的句子是现代汉语里极常用的一种句法。这个句法的应用有种种条件,这里只提出三点来引起大家的注意。第一,“把”字的作用是把宾语提前,所以底下的主要动词必须是及物的,并且是能管那个宾语的。第二,根据同一理由,主要动词不能另有宾语。第三,更不能单用“把”字,没有别的动词跟它联系。还拿“把信寄出去”来做例。第一,“信”是可以“寄”的;第二,“寄”的是“信”,没有别的宾语;第三,“寄”跟“把”联系。这一句跟三个条件都相合。底下这三句的不顺是因为不合于第一个条件:
(一)把若干从事内战的顽固派清醒过来。(期)
(二)我们应该互相交换好种籽,把中国的好种籽长在苏联的土地上;把苏联的好种籽播在中国的土地上。(期)
(三)所有这一切就把各被压迫民族同俄国人民接近了起来。(教)“清醒”和“长”都是不及物的;“接近”是及物的,但是按这一句的意思,被接近的并不是“各被压迫民族”。这三句都不应该用“把”字,应该用“使”,或“叫”,或“让”。(例二的“互相”是多余的。)
底下这三句的不顺是因为不合于第二个条件:
(四)如果把对待成人的方法去对待儿童。(期)
(五)有借于原子能的助力,人可以及时地学习把气流听凭自己的吩咐。(译)
(六)一定要把写作能力受些基本训练,同学们才能在毕业之后更好地做好工作。(期)(四)应该用“拿”。(五)应该用“使”。(六)可以勉强用“使”或“让”,但是不如改做“在写作方面”。(又,“好”字重复,应改为“把工作做得更好”。)
底下这两句的“把”字无着落,下面另起炉灶,是不合于第三个条件。
(七)把乱糟糟的旧家当,使其能够发挥新的作用,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功。(期)
(八)故莎士比亚之艺术手法能把我们常人的感情,爱情、憎、喜、怒、猜忌、嫉妒、友情、贪欲,句句惊人,句句道破人生之奥秘。(稿)(七)可以去掉“把”字,或改做“要使乱糟糟的旧家当能够……”。(八)应该在“贪欲”之后加“刻划尽致”之类的词语。
“被”字的传统用法。“碗被他打破了”这类句子可以称为“被动式”。被动式的应用,在过去是有相当严格的限制的。在形式上,“被”字底下一般要有宾语,表示主动者:不能光说被打破,必得说明是被谁打破。在意义方面,被动式所叙述的行为,对于主语(即被动者)大率是不愉快的:“被他欺负”“被他骗了”是常见的,“被他写好”“被他送来”就不说了。这是因为“被”字原来的意义是“遭受”,只有对于不愉快的事情我们才说是遭受。
因为用到被动式总要带出主动者,假如主动者不明,就说是“碗被人打破了”,要不然就干脆说“碗打破了”。这种没有被动形式而有被动意义的格式,非常普通;不是不愉快的事情,不能用被动式,就常常用这个格式,如“信写好了”“货送来了”。“碗被打破”这个格式从前是极难得看见的。
现在,口语里的一般情形还是如此。文章里可就不同,上面所说的形式上的和意义上的限制都已经打破。这显然是受了外国语的影响。底下把完全的被动式(“碗被他打破”)和简化的被动式(“碗被打破”)分开来讨论。
完全的被动式。现在的文章里,完全的被动式除了在上面用“被”字外,又常常在下面加一个“所”字。这是因为文言里的被动式用“为……所”,古今两种格式一凑合,就成了“被……所”,这个“所”字有时候是必要的,例如:
(九)但是我们确信:一切困难都将被全国人民的英勇奋斗所战胜。(毛)可是好些例子里的“所”字是可以省掉的。
一般语言都不爱多用被动式,因为被动式不及主动式直捷了当。可是过去汉语里的限制的确是太严。现在由于客观的要求,被动式用得比过去多些,虽然还没有到漫无限制的程度,已经觉得有点太滥了。像下面这些句子,都是可以不用被动式的:
(十)他们禁烟并未成功,但值得被中国人民纪念和尊敬。(书)
(十一)他的由人民大众中间长成起来的山东快书,也被广大人民热爱和尊重了。(期)
(十二)当他们读得疲倦时,就被辅导员带到东边树林里唱歌、跳舞、作团体游戏。(期)
(十三)但这些工作没有被渔民所理解与接受,由于过去他们遭受到的压迫太多,欺骗太多。(期)(十)只要把“被”字去掉就是了。(十一)可以说“受到广大人民的热爱和尊重”。(十二)可以说“他们读得疲倦了,就由辅导员……”。(十三)可以改用主动式:“这些工作渔民不能理解,也不肯接受”。(“接受工作”还是有问题,大概是“不领情”的意思。)
简化的被动式。如果说完全的被动式不宜滥用,那末简化的被动式用起来就更应该慎重了。也许有人说,在被动意义的动词前面加个“被”字,让形式和内容一致,免得混淆,岂不更好?这是不懂得语言的经济的话。“碗打破了”这种说法,几千年来都没有人误会,何以到了我们手上就非加个“被”字不可呢?这种形式主义的看法,不但理论上有问题,实际上也不见得行得通。尽管“被什么”的形式一天天多起来,我们还是难于相信,“信被写好了”“我的笔被丢了”这种话有一天会在口语里通行。实际上,“碗打破了”这个格式倒常见于名家的笔下,例如:
(十四)一切别的东西都试过了,都失败了。(毛)
(十五)只有本地干部大批的生长了,并提拔起来了,根据地才能巩固。(毛)
(十六)我们多年聚族而居的老屋,已经共同卖给别姓了。(鲁)这种格式除了简洁还有一个好处,能够跟主动式用在一起而不破坏句法的整齐,(十四)(十五)两例就都是这样的。
这并不是说,用“被”字的格式绝对没有需要。只是说,我们应该维持一个原则:非真正有需要的时候不用无主动者的被动式。像下面这两句里的“被”字就是不能省的。
(十七)儿童们被组织起来了。(期)
(十八)当他到达美国海岸时,被拒绝登陆。(报)这些句子里的主动者不太重要,不值得把它说出来;又不是完全不确定,可以用“人”来替代;假使不加“被”字,又就变成主动的意义。底下这两句虽然不至于这样为难,也还是以现在的格式为最方便。
(十九)也有部分妇女脑筋转不过湾来,不愿当代表。被提名以后,总是想法推脱。(期)
(二十)可惜,这些意见和建议都没有被采纳。(报)可是像底下这些个,就不是非用这个格式不可了。
(二一)而且往往同一篇文字,被选在好几种不同的书名的选本里。(报)
(二二)半个月的票,在两小时内就被卖得精光。(期)
(二三)激流冲跑了农民的茅房、牲口、农具,吞没了将要收割的稻禾,不少人被夺去了生命。(教)
(二四)这个问题也许会被认为问得太可笑了。(作)(二一)和(二二)的“被”字干脆就是用不着。(二三)可以改成主动式“夺去了不少人的生命”;接着上面两个主动式动词下来,这样更加顺当。(二四)可以加个“人”字。
最后,有两个例子:
(二五)劳动妇女被尊敬,妇女干部被重视,妇女地位的确提高了,妇女真的解放了。(期)
(二六)翠岗山上终于插上了红旗,封之固被打死,萧镇魁活捉了。(报)一句之内,忽而用“被”,忽而不用,在修辞上是个毛病。(二五)情有可原,前两个分句如果不用“被”字,就会有主动的意义,后两个分句没有这个可能,所以就不用了。修改起来,与其在后两处加“被”字,不如把前面两个“被”字改做“受到”。(二六)的忽用忽不用就毫无道理了。总之,这种无主动者的被动式现在多得很,可是真正非用不可的,十个里头两三个罢了。(本段完,全文未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