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小镇上的呼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6-14
第7版()
专栏:

小镇上的呼声
嵇书佩 郁泉锡
埃里切是西西里岛西海岸边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镇。欧洲地图上标不上它,打开意大利地图也不易找到它。可是,五年前这里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核战争讨论会,许多国家的著名科学家来到这里就人类最关心的问题展开讨论,他们用大量的事实揭露了超级大国核军备竞赛的危险性。从此,埃里切逐渐为世人注目,小镇上的呼声震动着世界各国人民的心。
漫步埃里切街头,举目可见的断垣残壁勾起了人们对昔日的回忆。埃里切,历史悠久的濒海小镇,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数度变成硝烟弥漫的战场。极目眺望,碧蓝的大海闪烁着粼粼波光。海浪滔滔,岁月流逝,埃里切的变迁是西西里文明史的一个缩影。今日埃里切的风貌依然保持着中世纪的特点。森严坚固的古堡、古老多姿的教堂和修道院、一幢幢二三层高的素雅民房遍及全镇。纵横的街道,有的铺着鹅卵石,有的由大小不同的石块镶成。我们在狭窄弯曲的街道上穿行,别有一番风趣。走进一家小院子,只见石竹花、玫瑰花、八仙花、吊钟花开满其中,墙上还爬满了碧绿的蔓藤,吐出缕缕清香。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小院子,多彩的家庭生活就在院里展开,这是埃里切风貌的一大特点。
由于“马约拉纳中心”的建立,千年古镇埃里切今日已从一个封闭的社会走向面向世界的开放城镇。埃托雷·马约拉纳是意大利著名科学家费米的得意门生,他潜心钻研理论物理,是那不勒斯大学教授。不幸于1938年突然失踪,以后下落不明。失踪时,这位才华横溢的科学家年仅三十二岁。人们为了纪念他,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中心”。“中心”的科技交流颇为频繁,每年有几十个国家的数百名科学家与研究员来此接受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种种课程的培训。自1963年“中心”成立以来,已举办过八十期培训班,受训者多达四千人。“中心”强调基础科研与应用科研的重要性,引导科学家利用科研成果,更好地为人类进步事业服务。从1981年起,“中心”举办关于核战争问题的国际讨论会,至今已是第五次了。在最近这次讨论会上,会议主席、意大利核物理研究所前所长齐吉基发出了“科学为和平”、“加强科学的开放与合作”的号召,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一面谈判一面扩军的前景表示担忧。他指出,由于超级大国核军备竞赛的恶性膨胀,地球上每个居民受到四千公斤梯恩梯炸药的威胁。美苏两家已拥有总重达一百六十亿——一百七十亿吨的炸药,如其中的三分之一发生爆炸,后果也不堪设想,地球上广阔的地带将成为可怕的“核冬天”。各国科学家强烈反对核军备竞赛,呼吁各国人民保卫和平。为此各国科学家强调要加强合作与交流,把埃里切变成沟通东西关系与南北对话的“桥梁”,为人类持久和平作出贡献。我国代表阐明了我国对核裁军问题的原则立场,并与世界各国科学家共同探讨当代重大的战争与和平问题,受到西西里、意大利和许多国家舆论的重视和欢迎。
“马约拉纳中心”的发展使埃里切名声大振,众多的游客纷至沓来。埃里切人因陋就简、因地制宜接待客人的可贵精神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埃里切人没有追求兴建高楼大厦,而是古为今用,利用现有的教堂、修道院,加以修缮。从外表看,今天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埃里切依然是古色古香的中世纪风貌,可是许多古老建筑彻底改变了使用价值。核战争问题的国际会议厅是原来的圣·多梅尼科教堂,昔日的弥撒厅成了设备齐全、宽敞雅致的会场。会议休息平台,原来是一个宽阔的赏景台。从这里眺望辽阔的大海,眼前豁然开朗,令人陶醉。主人用埃里切近海中捕捞的海鲜招待来宾,鲜美可口而清香的海珍佳肴胜过豪华饭店的美餐。我们住的旅馆是昔日的圣·罗科修道院。改建后的修道院,室内焕然一新。旅馆虽不豪华精致,但也称得上朴素而典雅。
今天的埃里切不再默默无闻,从这里的国际会议上所发出的反对核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呼声沟通着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附图片)
埃里切小镇一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