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创汇的一支新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6-16
第2版()
专栏:短评

创汇的一支新军
今天,本报刊登的川沙县北蔡绣衣厂的见闻,向人们传递了佳讯:乡镇企业也可以成为一支创汇的生力军。一些大城市郊区和传统出口地区的一些乡镇企业,产品质量高,出口创汇能力强,出口创汇很有潜力,前途十分广阔。例如上海市郊就有十万农民直接从事出口商品生产,间接或业余接受出口加工任务的农民约有五十万人。去年上海乡镇企业出口产品的收购额达十六亿元,占全市出口产品收购总值的16%;有三百七十种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国际市场对商品样式的需求变化快,质量要求高,有些商品批量一般又比较小,这就需要企业以质量求生存,在变化中求发展。乡镇企业经营灵活,船小掉头快,在竞争中有较强的适应性,这正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一个优势。此外,乡镇企业的用工制度也比较灵活,出口任务紧张时,可临时增兵添将;任务轻闲时,一些人又可离工务农。
当然,乡镇企业并非没有弱点,比如在技术设备“经营管理等方面基础较差,经验不多,人才不足,一些企业产品质量还有待提高,等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发展横向经济联系,求得城市企业特别是外贸部门的支持。
很多事实说明,工贸结合、农贸结合,可以使乡镇企业的出口生意越做越兴隆。有了外贸部门的牵线搭桥,介绍客户,沟通信息,提供咨询……乡镇企业这支生力军,就可以转化为一种新的创汇优势。
“春色满园花胜锦,黄鹂只拣好枝啼。”乡镇企业一旦跳上出口创汇的“枝头”,就一定可以使涓涓细流汇成滔滔大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