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阅读
  • 0回复

改变统收统支 活跃城区经济 南京市建立区级财政见成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6-17
第2版()
专栏:

改变统收统支 活跃城区经济
南京市建立区级财政见成效
本报讯 记者龚永泉报道:南京市在财政管理上改变对城区统收统支的做法,建立了区财政,一年多来成效显著,区级经济更加活跃。去年十个区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31.8%,增收七千八百多万元。由于收入有较大幅度增加,今年各区的机动财力也大大增加了。
过去,区里所需经费统统由市里拨给,给多少、什么时候给,区里基本上心中无数。区政府只能是给多少钱办多少事,连建一个厕所也要给市里打报告。另外,由于经费是市里各个部门按条条拨给,“买酱油的钱不能买盐”,区政府只能被动地按市里部门的意图办事,区里称这是:“丫环管钥匙——当家不作主”。
为改变这种状况,去年1月起,市里决定建立区财政,实行“金额包干、比例分成、增收多分”的办法,按照收支挂钩的原则,分别确定各区的留成比例,超收部分再按一定比例分成。这样,区政府在财政上由“丫环”变成“分灶吃饭”的“媳妇”,不再吃市里的“大锅饭”,真正成了理财的当家人,调动了生财、聚财积极性。
首先,区里积极扶植生产,努力搞活区内经济。在所属工业企业和商业系统中普遍实行了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分配上的不合理状况,进一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狠抓新产品的开发和老产品的更新换代。同时,协调区内外各方面力量,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发展横向经济联系。六个城区与外地九十七个区县结成了友好关系,有七百多家外地客商在南京各城区登记开业。
其次,区里财力增强了,都主动地为群众办一些急需办的事,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上大显身手。各区根据各自的经济力量增加了商业网点,改善了市政、环卫工作,并且尽可能筹集更多一些资金用于区的教育、卫生、文化和社会福利事业。如白下区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比上年增加62%,城市维护费比上一年增长54%,办了不少深得群众称道的实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