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老教授出面教书育人春风化雨 东北工学院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新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6-17
第3版()
专栏:

老教授出面教书育人春风化雨
东北工学院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新经验
本报讯 新华社记者何大新报道:东北工学院邀请一批有名望的老教授到大学生中做思想政治工作,以亲身经历教育大学生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有针对性地纠正一些学生思想上的模糊认识。
东北工学院是我国培养高、中级冶金专业人才的重点大学,有在校大学生六千多人、研究生一千多人。近年来,一部分学生对马列主义知之较少,对旧中国、对资本主义制度缺乏深刻认识。1983年春季,老教育家马叙伦之子、辽宁省政协副主席马龙翔教授和沈阳市政协副主席成心德教授,分别给学院加工系学生作了题为《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和《立志与读书》的报告,引起强烈反响。院内其它系的大学生及社会上许多单位纷纷请这两位老教授作报告,省市电台、电视台作了录音和录像,广为播放。这件事对东北工学院党委启发很大,在他们的倡导、建议下,近三年来,曾繁礽、周崇经、杜鹤桂、潘德惠、张震寰等二十多名老教授先后到大学生中举办报告会、座谈会三十多次。这些老教授以《跨越时代的感受和知识分子的责任》、《理想与学习》、《树立事业心,为振兴中华而奋斗》、《行将没落的资本主义王国》为题,讲述了旧中国的黑暗、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国家发生的巨大变化。讲者心热语诚,听者感慨振奋。
在日常教学中,老教授们也经常启发年轻学生立志、爱国。冶金系一些学生认为学钢铁冶金专业,一生奔波于矿山和炼钢厂之间,太苦太累。冶金专家杜鹤桂教授在带领学生实习中,经常告诉大家,钢铁是祖国建设的脊梁,作为中国的知识分子,能把汗与血洒在这个脊梁上,无尚光荣。八三级的一名大学生听后激动地说:杜教授的大半生是在炉台和讲台旁度过的,他受苦受累超过别人,成就和贡献也突出,做人要做这样的人。还有一位大学生说:报考大学时,我是随便填报志愿的,今天,我才真正爱上了冶金专业。一次,一位研究生到黄品棠副教授家,谈话间流露出一种情绪,即看到党内不正之风严重,对政治已不感兴趣。黄品棠说,纵观中国历史,有了共产党才有中国的今天。象你这样的年轻人,过些年就是国家建设的骨干了,应当相信党一定能端正党风。这位研究生深受感动,他表示,自己的想法确实有些偏了,今后要多关心政治。
东北工学院的实践证明,邀请老教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高等院校党团组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补充。目前,在这个学院的学生中,关心改革、关心时事的人越来越多。全校先后成立了一百五十二个马列主义学习小组和时事政治学习小组,有二千多人坚持参加学习。近三年来,有一千三百多名大学生提出入党申请,有四百一十七名大学生、五十多名研究生光荣加入党组织。东北工学院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