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鞠躬尽瘁六十年——怀念甘渭汉同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6-17
第4版()
专栏:

鞠躬尽瘁六十年
——怀念甘渭汉同志
余秋里
我党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甘渭汉同志离开了我们。我为失去了一位深受广大指战员敬重的老同志,为失去一位多年共事、亲密相处的战友,心情十分沉痛。
渭汉同志是湖南省平江县人,出身在一个贫农家庭。他在青少年时代就投身于工农革命运动。1927年7月,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不久,大批共产党人遭到逮捕屠杀,平江处于一片白色恐怖的形势下,他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8年2月,他在党的领导下,参加了游击队,开展游击斗争。同年8月,他所在的游击队编入红五军。他从一个放牛娃、理发工人成为红军战士,又逐渐成长为我军的高级领导干部,为革命奋斗了六十个春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革命军队的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革命处于艰难时期,他毫不动摇地坚持着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在革命取得胜利后,他保持和发扬了共产党人奋进不懈的革命传统。他的优秀品质,是值得我们深深怀念和学习的。
渭汉同志具有顽强的战斗精神。无论是在战场上与敌人搏斗,在十年动乱中同林彪、“四人帮”斗争,还是在晚年跟病魔抗争,都表现了顽强不屈,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的高贵品格。
在战争年代,他长期做军队党的工作和政治工作,有丰富的政治领导经验,同时又有军事指挥才能。在历次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勇敢坚毅,曾两次身负重伤。他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一至五次反“围剿”作战、红军入闽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历尽艰险。在反“围剿”围攻赣州遭到敌人反击时,红五军二师政治部有十多人遇险,他英勇地率领部队打退了敌人,救出了同志。在长征到达贵州时,三军团五师一个团受敌袭击,陷入围困,他临危不乱,带领部队冲出了敌人的包围。1936年8月,红军主力东渡后,瓦窑堡被围,他当时任红二十九军政委,奉周恩来副主席“速解重围”之命,率部驰援,化险为夷,为保卫留守陕北的中央机关作出了贡献。战斗中,他肺部中弹,伤势很重,还忍着伤痛接见干部,看望战士,表现得十分乐观和坚强。在抗日战争中,他先后担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二团政委和三八五旅政委,率部守卫延安北大门,指挥了肃清匪患和反磨擦斗争,对巩固边区的稳定与安宁,保卫党中央起了重要作用。在解放战争时期,他任冀鲁豫军区副政委、十四纵队政委等职,率部转战豫北广大地区,先后为解放豫北,保障刘邓大军强渡黄河转入战略进攻,配合第四野战军南下作战作出了贡献。
在“文化大革命”中,渭汉同志坚决反对林彪、“四人帮”一伙篡党夺权的阴谋,为此遭受了残酷的打击和迫害。1972年10月,渭汉同志恢复工作后,任沈阳军区副政委兼旅大警备区政委。这期间,他没有因为挨过批斗就放弃斗争,而是对“四人帮”一伙搞的“批判经验主义”、“反击右倾翻案风”等倒行逆施,表示了极大的愤慨,旗帜鲜明地进行了抵制。当时,“四人帮”派人在旅大活动频繁。渭汉同志冒着政治风险向一些领导同志打招呼:这些人是紧跟江青的,不能向那边靠。对于渭汉同志这种无私无畏的精神,同志们深怀敬佩之情。
在生命的最后五年里,渭汉同志抱病坚持繁重的工作。组织上顾惜他的身体,确定具体工作一般不要去干扰他,请他多注意休息。然而,他却总是那样乐观,在同病魔抗争的同时,拚命地工作。有些重要问题,需要他找人谈话,到部队调查研究,他从不推卸,总是把事情办得有头有尾。1985年上半年,组织上根据他的年龄和身体状况,批准了他的请求,让他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他仍想着在晚年为党多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去年冬,他以七十七岁高龄的抱病之躯,回到了五十多年前战斗过的江西和闽西革命老根据地,就如何尽快改变老区面貌,使群众脱贫致富进行调查研究。他以惊人的毅力,用一个半月的时间行程一千八百公里,走访了十八个市、县,同各级干部和人民群众座谈七十多人次,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回到北京后,就夜以继日地赶着向中央写调查报告。由于连续工作过度劳累,他的病情逐渐恶化,住进了医院。病床上,他仍然惦念着党的工作。弥留之际,说话已经很困难了,还关心着军队端正党风的大事。渭汉同志真正做到把自己整个的一生,都无私地奉献给了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
渭汉同志有很强的党性。他一贯忠实于党,忠实于人民,忠实于共产主义事业。他对于党中央和上级的指示,从来是坚决贯彻执行的,而且注意调查研究,掌握政策,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稳妥地处理执行中出现的问题。粉碎“四人帮”不久,在1978年他就同沈阳军区的其他领导同志一起按照小平同志的指示,组织所属部队率先在军内开展了真理标准的讨论和否定“两个凡是”的教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竭诚拥护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党的纪律检查工作机构的重新建立,他非常高兴,并认真地履行了军委纪委书记的职责,做了大量的艰苦的工作。他的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受到了领导同志和群众的称赞。他在原则问题上,无论是对职位比他高的,资历比他老的,或者个人关系同他好的,他都只讲真理,不徇私情。为了维护党的利益,他不怕孤立,不怕丢选票,不怕得罪人,也不怕别人告状。他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从不隐讳自己的观点。他有时批评人很严厉,但完全是出于关心和爱护。对于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他勇于严格剖析,认真作自我批评。在十年内乱中,他表现得坚贞不屈,但对自己在“文革”初期违心地做过的事情,也从不隐讳,而是多次在不同场合主动地作自我批评,诚恳地向有关同志赔礼道歉。在整党中,他再一次全面而深刻地作了检查,并要求把他的对照检查稿发到机关各党支部,让广大党员进行评议、批评。他那严于责己的精神和诚恳坦荡的胸怀,使大家深受感动。今天我们学习渭汉同志这种可贵的品质,对于实现党风的根本好转,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渭汉同志善于团结来自五湖四海的干部。建国后,他先后任东北军区干部部部长、军委总干部部副部长和总政干部部部长,为加强社会主义时期我军的干部队伍建设,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他在从事干部工作中,坚持公道正派,坚持任人唯贤。他最厌恶在用人问题上搞庸俗“关系学”,搞任人唯亲。同他共过事的同志都体会到,他胸怀宽阔,待人厚道,不计个人恩怨,能把反对过他的同志也团结起来一道工作;他对同志爽直、热情,有什么意见讲在当面,诚恳真挚;他善于同干部交知心朋友,同干部相处,交赤诚之心,讲肺腑之言,因而在他做干部工作期间,以至离开干部工作岗位以后,找他谈话的人总是络绎不绝。他通过广泛地接触干部,既熟悉了干部的情况,知人善任,又做了大量的思想教育工作。他关心爱护干部,对干部中的实际问题,总是设身处地地考虑,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意见;对犯有错误的干部,总是热情诚恳地批评帮助,团结这些同志一道工作。近几年来,渭汉同志非常关心新老干部交替的工作,热情扶持年轻干部,同时要求干部部门务必把老同志安置好,使这些对革命有过贡献的老同志心情愉快地度过晚年。渭汉同志这些突出的特点,体现了党的干部工作者的优良品质和作风,是我们从事干部工作的同志学习的榜样。
渭汉同志对人民怀有无限深情。去年4月,他躺在病床上读着一封群众来信,信中反映一位烈士的母亲,先后把两个儿子送到前线,都光荣地牺牲了,接着又让女儿报考了军医学校。这引起了渭汉同志的深思,他回忆起很多往事:每当革命需要时,人民总是慷慨地奉献出自己的一切。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对待人民呢?他在来信上写下了“应该给人民以温暖”。接着又写道:“我看这位母亲的女儿毕业后应分配到离老人近处工作。请干部部告昆明军区政治部干部部”。这里倾注了渭汉同志对人民的深情,是他一生信奉的宗旨,也是他终生行为的集中写照。渭汉同志始终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勤务员,应该给人民以温暖。在战争年代,他同群众交往甚多,同群众的关系水乳交融。他关心体贴干部战士,到连队去,他首先看伙房、看宿舍,看战士吃的、住的怎么样。每当部队发慰问品时,他都再三叮嘱要给战士们送去。他到部队找战士座谈时,专心地听取战士发表意见,一字一句地记下来,并尽可能解决战士们反映出的实际问题。
渭汉同志长期身居领导岗位,多年做干部工作,没有以权谋私的事情。他生活简朴,不搞特殊化。“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尽的福”这一家乡俗语,是他的口头禅。在1960年前后生活困难时期,组织上考虑到他的身体不好,要给他办一个特殊供应证。他执意不肯,说,全国老百姓都能过,我为什么不能过?他去年回到江西,有的地方的领导同志怀着对他的一片敬意,备了酒席,他诚心诚意地领受了他们的心意,解释了不能接受宴请的道理,说服他们撤掉了酒菜。去年12月到南京时,军区招待所住房较紧张,打算安排他住地方宾馆,他听说后,坚决不同意,在他的要求下住进了其他同志临时腾出的房间。就是在他病危之际,他见到医护人员多了,也感到过意不去,多次要求减少医护人员。他真正做到了廉洁奉公,一尘不染。
渭汉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勇往直前的一生。他以鞠躬尽瘁六十年,默默勤奋地工作,一生正直的行动,为我们树立了一个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光辉的典范。我们生者应当永远怀念他,学习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