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阅读
  • 0回复

丈亭的六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6-17
第8版()
专栏:

丈亭的六月
马瑛瑛
我喜欢六月。每当六月的阳光欢快地撒向大地,我就会格外格外地想念家乡,那个浙东的小镇:丈亭。
丈亭的六月是紫红紫红的,丈亭的六月是紫得发黑的,丈亭的六月和梅子一样酸酸的,丈亭的六月比蜜还要甜许多许多,丈亭的六月直让人咽口水。六月里故乡丈亭的杨梅熟了!
六月杭州的大街上也可看到小摊杨梅,标牌上写着:余姚杨梅。其实,许多都来自余姚的丈亭。可惜这些杨梅经过长途跋涉,已经甜汁淋淋。如果要过杨梅的瘾,应该到丈亭去,到丈亭的山上去,到丈亭的树上去,到丈亭的街上去。
六月丈亭的街道几乎全被杨梅占领了。那些吃过小摊杨梅的城里人,看了一定会大开眼界,那才是真正的杨梅世界。小时候我盼望杨梅季节胜过盼春节。记得那时的丈亭镇,还是不知哪个年代留下来的样子,一条十分细长逼仄的街,算是镇中心了。每当六月,山农们挑着大筐小篮的杨梅来这儿赶集,小街真象吃饱了的鹅脖子,被杨梅塞得透不过气来。这杨梅又是最娇嫩的,受不了挤,所以小街的青石板上常常被杨梅汁染得紫紫的。有几次我跟着大人去逛这个杨梅世界,这样不仅饱了口福,也饱眼福。可惜回家时,花裙子、白袜子上全染上了各种形状的紫色,只要妈妈不心疼衣服,我实在很喜欢这些紫色的图案。那时候,我还曾担心这条小街会不会被那么多的人和杨梅挤破。
我少年时代的担心已经多余了。去年六月我看到的杨梅市场完全北移了,当年的小街让位于各种海货、蔬菜。而杨梅市场,从镇北新建的银行、食品站门口开始,横跨铁路,与渔溪镇相连,这条路少说也有五六里长,实在非常壮观。这儿的山农来自丈亭的郊区、龙山乡、梅溪乡、三七市乡等,可以说是集中了丈亭最好的杨梅,大多是杨梅中的上品荸荠种,颗大、核小、肉厚、鲜甜。最精美无暇的是那些小篮头杨梅,颗颗又黑又大,闭着眼睛往篮里抓了吃,保证不会吃到一颗带酸味的,只有满口鲜甜鲜甜的果汁让你陶醉得说不出话来。今天的杨梅上市量不知比过去多了几倍。据有关人士说,去年一季上市量达一百五十三万多斤,最多时一天就有十五万斤左右。
不过,丈亭人最喜欢吃的还不是这街上的杨梅,他们喜欢上山去,他们喜欢在山上边采边吃,一边欣赏这美丽的杨梅林,一边呼吸着新鲜香甜的空气,丈亭人的生活是极有情趣的,他们常常在山上呆一整天,这杨梅,只会吃破舌头,却吃不坏肚子。挑杨梅,有许多学问,内行人都知道鸟儿吃过的杨梅比糖块还甜。杨梅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它含有蛋白质、脂肪、钙、磷及多种维生素,还有药用价值,杨梅季节刚是梅雨时光,时雨时晴,采杨梅的农民常常是一身湿一身干,但因为吃了杨梅,不会生病。杨梅能除湿、御寒、消暑、止泻。杨梅酒,既是大伏天的好饮料,又是消暑佳品。
丈亭杨梅,真正可以说历史久远。据对丈亭境内河姆渡文化的测定,七千多年前的河姆渡人吃过野生杨梅,也就是说,丈亭杨梅已有七千多年历史了。
杨梅,使得丈亭的六月特别诱惑人。怪不得丈亭人的四方亲友和外地人,专挑六月到丈亭来,连最守时的火车,在这个季节,开到丈亭站也不由得要多停一会儿。发达的现代交通,把丈亭杨梅送往各地,有更多的人分享了这天下美。
这酸酸的、甜甜的、紫色的故乡的六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