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文明窗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6-18
第2版()
专栏:

文明窗口
李持贵
这里是哈尔滨铁路火车站售票室。从三十八个售票窗口望出去,能看到一个“小社会”。
“同志,我买一张到山东德州的票。”排到窗口前的一位旅客说。
售票员点完钱说:“同志,你的钱不够,还缺一元五角。”
旅客听后,叫苦不迭,“这可怎么办,我身上就这些钱了!”
这些年来,哈尔滨火车站售票室的百余名售票员几乎人人都碰到过这种情况。有的旅客购票款缺一角、两角,也有的短个三五元。
看到旅客发愁,售票员也很着急。旅客有困难,我们不帮谁帮?她们垫上自己的钱,把票递到旅客手里说:“同志,困难解决了,你放心走吧!”
开始是党员高汝云、曹洪英带头,接着王云、孙淑珍、李学兰、王凤玉也都跟着学。
旅客走了,可各种议论却来了:“这些售票员真傻,连人家的姓名都不知道,这钱不是白扔了吗!”
然而,事实是这样回答的。随着旅客到达了目的地,一封封感谢信便寄到了哈尔滨:请表扬五号窗口的售票员,请表扬在二楼售票的一位女同志,请向胸前佩戴○七七号标志的售票员表示谢意……随着这些信,钱也寄回来了。几年来,售票员一共为旅客垫了四百零陆元捌角钱,结果,分文不少,都陆陆续续地寄来了。
如果说,当售票员给旅客垫钱时,旅客心情很激动的话,那么,当这一份份钱寄还到售票员手里的时候,她们的心情又怎能平静呢?她们说:我们的旅客有多好,多么值得信赖啊!
有的旅客就此和售票员交上了朋友,通信互勉;有的表示,要用售票员的这种品质来激励自己更好地学习、生活和工作。
一滴水可以映出太阳的光辉。在我们的生活里,象哈尔滨火车站售票室那样的“一滴水”,该有多少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