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学术争鸣和阶级斗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6-19
第5版()
专栏:

学术争鸣和阶级斗争
王惠德
百家争鸣这个方针,1956年提出来没有多长时间,实际上就被否定了。为什么会这样?有很多教训要吸取。
1956年,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那时曾经认为,阶级斗争基本结束了,以后的主要任务就是搞建设。可是没有多久,对形势的这个正确估计被否定了,转而认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谁战胜谁的问题,虽然在经济战线上、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解决了,但是,在政治领域和意识形态领域还没有解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将主要集中在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这个斗争将是长期的,有时是很激烈的。把意识形态领域作为进行阶级斗争的主要战场,当然就谈不上百家争鸣,而只能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家进行较量。再加上后来提出“兴无灭资”,对于那些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的东西,当然不能容许其争鸣,而只能将其消灭。
我们今天来吸取这一段历史的教训,就一定要肃清这种“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流毒,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做法。如果把学术争鸣看成阶级斗争,看成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谁战胜谁的问题,看作是一个“兴无灭资”的过程,那就根本不可能有双百方针。
还有一点,讲百家争鸣是繁荣学术的正确方针,那就必须敢于承认,即使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于某个问题有十种、百种不同的见解,也是正常的现象;大家的见解趋于一致,是讨论、争鸣的结果;是不是真理,还要经过实践的检验;不能事先就断定,某一种见解是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而其它九十九种见解是谬论,是非马克思主义或反马克思主义的,从而“兴”一种见解而“灭”其它九十九种见解。对同一个问题有许多说明和看法,这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是正常的、必然会有的现象,不要对其大惊小怪,不要先验地区分哪一家是马克思主义,哪九十九家是非马克思主义或反马克思主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