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鼓励不同学派的形成和竞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6-19
第5版()
专栏:

鼓励不同学派的形成和竞赛
唐宗焜
鼓励不同学派的形成和互相竞赛,是贯彻百家争鸣方针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经济既是极其错综复杂的过程,又是不断发展的过程。即使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去研究当代社会经济过程,由于研究的领域、角度、方法等等的不同,也可能形成不同的学派。鼓励各个学派的形成和互相竞赛,能够推动经济学者对有关的经济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系统的钻研,不断深化和完善其理论体系、研究方法以及具体论点和论据,这也有助于改变我国经济学界长期存在的相互在低水平上重复劳动和“一窝蜂”式的研究状况。各个学派为了在互相争辩和竞赛中能使自己的理论站得住脚,经得起不断发展着的实践的检验,就得经常深入实践,调查研究,并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批判地吸取一切有益于正确认识客观社会经济过程的理论成果,这将使脱离实际的空泛议论愈来愈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内部各个学派在深入实践和深化理论上互相竞赛,必将在理论与实践愈来愈紧密结合的过程中促进整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并造就一批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不应该害怕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派的出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在同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论争中发展的,它将批判地吸取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以丰富自己。
不同学派互相竞赛的一个基本方法就是学术上的批评和反批评。理论观点只能接受实践的检验,不能接受任何人的裁判。任何理论观点都没有不容批评的特权,任何理论批评也没有不容反批评的特权。批评和反批评都必须是平等的、负责任的,要评之有据,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既不以权势压人,也不装腔作势吓人,而是以理服人。这也是学派和学阀的区别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