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和平的呼唤 友谊的共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6-20
第6版()
专栏:

  和平的呼唤 友谊的共鸣
  本报记者 张启华
翻开欧洲地图,意大利有如一只长筒靴驻足地中海。无论从地理形状到政治意念,这都是有象征意味的。我们在意大利访问期间,正值地中海政治风云骤急。从南至北,我们到过城市乡村,接触了政府官员和社会各阶层人士,所见所闻,使我们深深感到,屹立地中海滨的意大利,不仅同本地区的政治气候息息相关,而且,它的目光,它的脉搏,也同五洲四海相望相通。
我们到达罗马第二天,达·芬奇机场发生了震惊世界的爆炸事件。这事件,一时成为意大利人街谈巷议的话题。电视上播映出一幅幅人员伤亡的惨象。恰在欢度节日之际,这引起了万户千家忐忑不安。政府接连开会,分析形势和研究对策。人们为地中海地区的安全和稳定而忧虑、奔波。
在罗马,我们访问了安德烈奥蒂外长。在回答我们的问题时,他从罗马机场爆炸事件谈到如何正确解决国际恐怖主义问题,而且谈了足足四十分钟。可见,地中海局势在意大利外长心中占有多么重要的位置。
在详尽地阐述了意大利政府对地中海局势的看法和外交方针后,他指出,意大利“一直为解决本地区不断出现的各种困难而努力,这是意大利政府的基本国策之一”。
确实,意大利政府如此关注地中海局势,不是没有原因的。不说几年来在意大利发生过好几个令人震动的事件,即在达·芬奇机场爆炸事件前后,还发生过意大利游船被劫持和美国—利比亚在锡德拉湾的军事冲突,而来自锡德拉湾的导弹就落在意大利的兰佩杜萨岛附近海面上。显然,这怎能不引起意大利举国震动。
为什么意大利“处于地中海地区紧张的中心”?在同罗马国际事务研究所研究人员举行的座谈会上,我们探讨了这个问题。参加座谈会的意大利朋友坦率地谈了自己的看法:为了致力谋求本地区和平,意大利实行“平衡”政策,这难免遭到一部分人的不满。他们指出,尽管这次恐怖主义活动的矛头是针对美国和以色列的,但它的后果极可能破坏地中海和欧洲的稳定,因而直接危及意大利的安全和利益。对于地中海局势的恶化,意大利不能不进行干预。但意大利与邻近的中东、阿拉伯一些国家又有着密切的经济往来,而且,意大利进口的能源原料,以及部分产品的出口也离不开地中海,因此它怎能不顾国家的利益和相互之间的关系。所以说,这就是意大利主张以和平外交途径缓和地中海局势的主要原因。
那不勒斯是地中海的重要港口。当人们来到那不勒斯港湾时,不难发现停泊在那里的美国航空母舰,看到它的甲板上整齐排列的战斗机。这是意大利和美国、北约关系密切的象征。然而,在谋求地中海地区的稳定与安全时,包括在反对恐怖主义的斗争中,意大利对外国军事力量并不寄予希望,相反,它竭力反对为此使用军事手段。
意大利外长还同我们谈到,意大利继续致力推动中东的和平进程,主张给巴勒斯坦人以土地和国家。一年多来,意大利领导人为此不停地在中东国家之间斡旋,同西欧盟国经常磋商,以促进共同体各国贯彻中东政策,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正当权利。
当然,意大利的目光并不仅仅关注地中海的局势,也密切关心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在意大利访问的日子,我们深感意大利在这方面是相当活跃的。安德烈奥蒂外长同我们谈到,为了使意大利的出口跟上国际贸易发展的步伐,需要不断调整意大利的工业结构,“以在国际市场上继续保持自己产品在技术、经济上的特点和质量所取得的位置”。他指出,“技术挑战需要合理化和广泛的国际合作”。为了集中力量和资源共同对付重大问题,使欧洲缩小今天与美国、日本的差距,意大利参加了一系列欧洲联合项目,也参加了有非共同体国家参加的尤里卡计划。在我们的印象中,意大利的目光是宽广的。这目光,不限于地中海和欧洲,也关注着遥远的亚洲和地球每一个角落。
使我们倍感高兴的是,意大利外长十分亲切地同我们谈到意中两国日益增进的相互关系:“我们两国的了解和接触已有不少世纪的历史,远在著名的马可·波罗北京之行之前”。他强调,“今天我们之间在贸易、文化方面的接触和交流是我们广泛交流的一部分”。他“非常满意地看到这十五年间意中两国关系在各个领域已经得到令人满意的巨大发展”,包括两国贸易交流的迅猛发展。“意大利极其关注中国实行的四个现代化计划”,在对中国取得的成就表示钦佩的同时,愿用意大利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中国四化的宏大目标作出贡献……”
这是充满友谊的声音。在意大利访问的日子,我们确实到处听到对和平的热切呼唤,对友谊的亲切共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