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期望时代的新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6-20
第8版()
专栏:音乐舞蹈

  期望时代的新声
  项伊
近年来,神州大地,歌声不绝。我曾经在松花江畔的哈尔滨,听过聂耳、冼星海歌曲演唱比赛;曾经在北京听过老战士合唱团的激情歌声;也曾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评选“当代青年喜爱的歌”的发奖大会,看到了《十五的月亮》、《在希望的田野上》等歌曲赢得了热烈掌声的场面。坐在轮椅上的张海迪的歌声,和老山英雄史光柱朴实无华地歌唱《小草》的声音,至今令人难忘。
艺贵精。贝多芬已去世一百多年,但他写的交响乐却至今流传世界,保持着不朽的艺术生命力。近几年来,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古乐发出了新声,许多失传的乐器重新被发掘,被革新。
中外古今,音乐的内容、形式、格调各式各样。人们的喜爱也各有不同。但反映时代精神和人们劳动和精神生活的音乐,都会得到人民的欢迎。“当代青年喜爱的歌”,在许多中老年人中,也同样受到欢迎,两代人的心弦能通过音乐引起“共振”。
我们需要反映新时代的音乐,需要人民喜闻乐见的好音乐。借用孔夫子的话,叫做“尽美矣,又尽善也”;或如荀子所说,“乐行而志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美善相乐。”当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又远超过于此。
我们以崇敬的心情,珍视着中外历代著名作曲家给我们留下的丰富音乐遗产。我们以同样崇敬的心情,感谢写出了青老年们都喜爱的作品的当代音乐家们。随着两个文明建设的蓬勃进展,我们热烈地期待着一个更美好的音乐盛世的到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