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自强不息——记北京友谊宾馆副总经理、共产党员翟爱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6-21
第4版()
专栏:

  自强不息
  ——记北京友谊宾馆副总经理、共产党员翟爱华
  袁建达 李湘东
翟爱华在北京友谊宾馆已经工作十五年了。可是,人们真正认识她,却是在1984年。那年,全国举行第二次厂长、经理统考。考场上强手如林,竞争激烈。考试结束后,人们惊奇地发现,仅有初中学历的友谊宾馆副总经理翟爱华,竟夺取了全国商业系统仅有两个“特优”中的一个,爆了“冷门”。
翟爱华的成绩是引人注目的。可谁能知道,为了这个来之不易的“特优”,她花费了多少精力和心血啊!
翟爱华今年四十一岁,原是友谊宾馆小卖部的售货员。二十八岁那年,她被推上了宾馆的领导岗位。一开始,上级让她分管行政工作,两年后,便让她挑起主管业务的重担了。
在这位年轻女干部面前,有多少令人望而生畏的“拦路虎”啊!她文化程度低,缺少领导经验,身边还有两个孩子,丈夫经常出差。别人走一步,她就得奔两步,跑三步……她说:“女同志干工作比男同志困难得多,没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就难以在改革中有所作为。”在生活的道路上,她就是凭着自强不息的精神,一步一步地拚搏过来的。
为了当好经理,她找来了外国学者写的《大饭店》、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的秘密》及介绍各国风土人情、名菜佳肴的书籍,有空就翻,努力学习。她曾把十一万字的一本商业管理专著全部背下来。她经常到餐厅、厨房,虚心向老师傅请教,学习各种菜肴的制作技术和鉴别方法。她还风尘仆仆地奔波于江南几座名城,向同行们学习业务。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努力,翟爱华逐渐掌握了宾馆的有关业务知识。她能叫出宾馆经营的二百多种菜肴的名字,讲出它们的特色和价值。她说:“我迈进了‘内行’的门槛!”
翟爱华没有满足于此。她心里一直在琢磨,如何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才能,积极投身改革,为妇女们争气,为四化建设做贡献。友谊宾馆是个有一千五百多套客房的大宾馆。过去,这家宾馆只有两名厨师会刻萝卜花,远远满足不了需要。翟爱华经得其他领导同意后,从各餐厅抽调了一批中青年厨师,利用业务淡季,开办了一个短训班。经过一两个月的培训,这批中青年厨师学会了一百多种食品的花鸟雕刻技术。后来,连国家的一些重要宴会,也请他们去献技呢!
在领导和群众的眼里,翟爱华是个有心计、干实事的女干部。她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却组织宾馆的技术力量,编写了五十万字的《国际菜谱》。这本书介绍了五十多个国家一千二百多种菜点的配料及制作方法。书出版后大受欢迎,很快销售一空。1984年5月,她带着九名厨师远涉重洋,参加法国一个博览会的中餐表演。她既当领队,又当厨师,精心安排菜单,着意进行烹调,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他们的精湛技艺轰动了这个国际博览会,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翟爱华是宾馆主管业务的副总经理,但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是全国妇代会代表。她同服务员们亲如姐妹,谁有困难,都愿意找她倾诉。有位女服务员的丈夫因病去世,婆婆又患直肠癌,心情十分忧郁。春节前夕,翟爱华特意买了两条大鱼,专门到她家看望、安慰。退休多年的中餐技师林子玉因病卧床,很想吃一口虾,他老伴转了很多菜场也没买到。翟爱华知道后,自己掏钱请餐厅厨师做了油焖大虾,还带了几斤酱牛肉登门看望。她对林师傅说:“您为咱宾馆辛苦了大半辈子,宾馆惦记着您哪!”一席话,说得老人泪流满面。她想着群众,群众也想着她,工作上处处支持她。正象她所说:“女干部要自强不息,还要有群众的支持,否则,恐怕会寸步难行。”朴素的语言,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