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科协要改革、要开展宏观学术交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6-22
第3版()
专栏:

科协要改革、要开展宏观学术交流
  钱学森
中国科协的第三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了。这第三届中国科协全国委员的任期正好是“七五”计划期间,任务很重。我作为一个科技人员,想对科协的工作,提两点意见。
第一点,我们大家要努力探讨如何真正把中国科协办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工作者的团体。我们要学习世界各国在这方面的先进经验,也要认真总结我们自己的经验,中国科协已经走过二十八年的道路了。我们在探讨今后怎么办的时候,必须想到、看到中国的光辉未来,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就要求我们创新,千万不要按老习惯办事。在我们这个有两千年封建传统和习俗的国家里,一讲体系结构就容易滑到从全国到地方、上下对口、多层把关的僵化结构,这决不是生动灵活的群众团体。
我们还要看到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我国正在进行改革,中国科协要跟上改革的步伐。对新出现的科学技术专业怎样处理?对新出现的结构层次,象前些天在徐州市成立的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十六个地、市科协组成的淮海经济区地市科协联合会,怎样对待?我们也要加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科之间的联系,这又该怎么办才好?这些都要站在改革的基点上,去从事开拓性的工作。
第二点,中国科协要发展科学技术的宏观学术活动,也就是要充分利用和发挥中国科协包括各种专业学会的群众团体的优势,开展学科之间乃至多学科的交流。这方面,过去中国科协也做了一些工作,今后应大力加强。因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固然是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但同样重要的是交叉学科或被称为“汇合学科”的出现,还有他山借鉴、“远缘杂交”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一个科学技术工作者固守自己的专业,“隔行如隔山”,是会在发展中遇到困难的。所以要做到专的基础上的博,博的基础上的专。这非常重要,搞科学技术决不能闭关自守,也要实行“开放政策”。中国科协是可以为此做出贡献的。例如组织专门的多学科交流的宏观学术讨论会,请不同学科的专家们用不是行家也能理解的语言,讲讲他本行的新发展。一面汇报成果,一面给听者以启发。我以前曾称这类活动为“高级科普”,即不是向广大不从事科技工作的群众做科技普及工作,而是向专家们做科技普及工作。
(钱学森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会名誉理事长)(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