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6-22
第3版()
专栏:

  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蔡诗东
实施“七五”计划的关键之一是要调动各个层次、各种人才的积极性。对于科技工作来说,创造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尤其重要。这里,谈谈我和我的同事们关心的几个问题:
一是要鼓励人才在国内做贡献。我们今后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应当更多地着眼于国内,鼓励与支持那些安心在国内、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干工作的科技人员。现在有人担心“人才外流”。我觉得,我们首先应当相信大多数青年是有理想、有抱负、并愿为祖国四化出力的。但是,我们的政策一定要合理,对国内培养的或国外培养的人才一视同仁,唯才是举,不给人造成一种出国就有出息的错觉。让科技人才和科研工作在中国的土地上扎根生长,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活跃学术气氛,那么,出去的人早晚也要回来的。
二是要重视人才的培训提高。首先注意在职人员与教师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例如小学教师可利用暑假到师范学校或师专进修,中学教师可分批到高校进修,大专院校的教师可经常与研究所挂钩,以便熟悉当今科学前沿的工作。这样对教学和培养学生会有很大的促进。
三是要扶植科技书刊。外国人常常凭我们科技杂志的论文以及科技书籍来看我国科技发展的情况,从而判断我国经济有无重大发展的潜力。现在我国大多数科技刊物困难甚多,从数量、种类、篇幅到出版周期都有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对科技书籍出版没有给予必要的支持,任其自生自灭。其实这些书刊在对外宣传上也是举足轻重、不可忽视的一环。
四是要改革科技成果的鉴定工作。我国从科学发明到产品上市,缺少许多中间环节,往往是开完鉴定会,成果也就完了。因此,我建议少开或不开某些并无太多必要的鉴定会。最好的鉴定者应当是用户。只要仪器、设备等产品技术过关,正规化,标准化,可靠耐用,就会受到大家欢迎,就会有利润,并且可以参加国际竞争,为国家创汇。这才是最好的奖励。现在这种鉴定制度不知浪费了多少人力与财力。
(蔡诗东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