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阅读
  • 0回复

关于发展生产资料市场的探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6-22
第5版()
专栏:

关于发展生产资料市场的探讨
  李开信
赵紫阳总理在《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指出:“七五”期间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其中一个方面就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市场,逐步完善市场体系。不仅要继续扩大消费品市场,还要逐步减少国家统一分配调拨生产资料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扩大生产资料市场。发展生产资料市场已成为物资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当前生产资料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如何?进一步发展生产资料市场应解决好哪些问题?本文就此作些探讨。
怎样看待当前生产资料市场的发展
搞好供求平衡,对发展有计划的生产资料市场、完善市场体系至为重要。各种物资总是供不应求,总是搞得很紧张,就难以建立起一个真正开放的、统一的生产资料市场。这里所说的开放的、统一的市场,应当是流通中的物资不由行政管理部门分配、不受条块分割限制、可以自由交易的市场。
去年以来,国家为解决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后,一些重要物资开放的市场逐步发展起来。当然,现在社会的总需求仍然超过社会总供给,很多物资仍然供不应求,使生产资料市场的发展受到影响。为了避免可能造成的过多的经济损失和过大的社会震动,采取逐步缓和矛盾的办法,把实现总供求平衡的问题分散到今、明两年去解决,是非常正确的。各方面应齐心协力,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的管理,力争在两年之内把总的供求平衡解决好,把各种重要物资供求平衡搞好,为发展生产资料市场创造良好的环境。
社会总的供求平衡对各种物资的平衡总的来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生产资料的品种繁多,供需情况各不相同,在社会总需求仍然超过社会总供给的情况下,对某些重要物资通过必要的开源、节流措施也是有可能实现供求平衡,从而有利于市场的发展的。下面,我想对木材、煤炭以及钢材市场的情况,分别进行一些探讨。
木材,1980年以前是短中之短。通过增加进口,狠抓节约代用、综合利用,适当放宽林区自销政策,调、放木材价格(计划分配的价格上调,计划分配以外的价格放开),适当安排投放市场的资源,1981年以来木材市场一直比较平稳,即使1984、1985年社会总需求一度失控时,也没有发生大的波动。基本上做到了价格比较稳定,用户按照市场价格随时可以买到木材,而且有一定的选择余地。由于这种开放的市场已经持续了几年,市场机制的作用逐步发挥出来,因而社会库存结构趋向合理。1985年生产、基建单位和供应机构的库存都有所下降,物资部门的库存相应增加。1985年12月末同1984年同期比较,生产建设单位和供应机构的库存占社会总库存的比重由54.9%下降为50.8%,物资部门库存占社会总库存的比重由22.2%上升为24.9%。这对搞活木材流通,保证供应,稳定市场极为有利。煤炭,1983年以前一直供应紧张。近两年来,调整了统配煤的价格,对统配矿实行产量、盈亏、投资总承包,增产煤、超产煤实行不同比例的加价或议价,对地方矿的煤价和运输价放开,铁路计划内运输安排较好,计划外运输加价,公路运输也作了适当安排,增加了煤炭生产和运量,煤炭的节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984年下半年以来,煤炭销区供应大大缓和,市场价格下跌,用户对煤炭的品种、质量和供货地区有了一定的选择余地。这对促进煤矿提高产品质量,煤炭经营单位改善服务,实现煤炭流向合理化,都起了较好的作用。
钢材,1984、1985年国民经济宏观失控时,需求膨胀,涨价最猛,当时要形成一个开放的市场确实难以办到。现在由于国家采取的宏观控制的措施已见成效,膨胀的需求得到抑制。在这种情况下,能否象木材、煤炭一样争取开拓一个开放的统一的市场呢?我认为引导得好是有可能的,应该努力争取做到。建筑用钢材去年下半年以来就停止了价格上涨,并有所下降。以线材为例,从地区上看虽有些不同,但就全国来说,大体上由去年5、6月的每吨一千九百元下降到一千六百元左右。现在有的生产用钢材仍然供应紧张,还没有完全停止价格上涨,建筑用钢材的缓和可以促使生产和进口品种的调整,增加生产用钢材的供给。随着国家对宏观经济管理的继续改善,整个钢材供应紧张的状况也有希望缓和下来。当然,现在钢材的价格仍然很高,这是由供求关系的现状决定的。如果暂时做不到用再紧缩需求或增加供给的办法实现供求平衡,就应该承认现在的市场价格,物资企业应该在这个价格,水平上积极进行购销活动,国家投放市场的钢材也应按照这个价格销售。暂时维持市场已经出现的“高水平”的价格,有利于刺激生产,制约消费,促进平衡。随着需求的进一步压缩和供给的增加,过高的钢材价格自然会逐步降下来。如果能够实现一个钢材的开放的市场,将会促进社会库存的合理利用,这个用行政办法长期难以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有可能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解决。据最近统计,3月末,全社会钢材库存已达二千五百八十万吨,比去年同期又增加四百零二万吨。这里有很大的潜力。如果能有一个可以随时买进卖出的钢材市场,价格虽较高但比较平稳,用户就有可能把暂时不用的钢材向市场出售;如果市场价格是逐步下降的,那就更有利于推动用户压缩库存,增加市场供应量。
钢材市场涉及面广,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较大,各方面对钢材市场十分关心。我们如果在发展钢材市场方面能打开一个新的局面,将会大大推动整个生产资料市场的发展。
对其他各种物资,都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加强指导,凡是已经初步形成开放市场的就应不断使其完善,凡是尚未形成开放市场的都应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早日实现。木材、煤炭市场的发展经验,值得借鉴。
正确执行“双轨制”价格
发展生产资料市场的关键是把生产资料的价格理顺。1985年把计划分配调拨以外的生产资料价格放开,实行计划内和计划外两种价格并存的“双轨制”办法,是价格改革的重大尝试,也是发展生产资料市场的重大步骤,对发展生产资料市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计划外生产资料价格放开,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生产资料生产的积极性,增加了短线物资的生产和供应。但是在当时宏观经济失控的情况下,某些重要物资的市场价格猛涨,加之对市场和价格管理缺乏具体办法,曾经产生一些混乱。最近,国务院领导同志明确指出,要坚持“双轨制”价格。对指令性计划分配物资实行国家定价,对允许企业自销的重要物资实行国家指导价格。我们在价格管理中,要很好地贯彻执行。
指导价格根据什么确定?我认为,主要应根据供求情况来确定。具体地讲,就是应当根据当时市场的实际价格和供求情况可能发生的变化来确定。指导价格的确定,既要注意通过引导把过高的价格逐步降下来,又要防止不考虑实际情况,按照主观愿望把价格定得过低。我们曾经硬性规定过钢材自销价不得超过分配调拨价的20%,实际行不通,反而产生了不少流弊,不得不取消。国家指导价格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应当根据市场的供求情况及指导生产和消费的需要随时进行调整。
指导价格的确定和调整应当由谁来负责?我赞成推广一些城市由物价、物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单位组成小组负责确定和调整的办法。省一级和中央一级也应该由有关单位组成小组进行指导和管理。
石家庄市对计划内、外物资实行同一价格的办法,对克服“双轨制”价格的弊端、搞活流通有重要意义。实行这一办法时还必须解决好差价及时返还、不多占用户资金的问题。最近沙市和杭州市实现了差价当日返还的经验值得研究和推广。
实行“双轨制”价格是全面改革生产资料价格体系的必要过渡阶段。要彻底解决生产资料价格扭曲和“双轨制”价格的弊端问题,还必须对计划分配调拨物资的国家定价有计划地进行大的调整,使生产资料“双轨制”的两种价格的水平逐步趋于接近。加强生产资料市场的管理
加强生产资料市场的管理,当前有几个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一、重要生产资料的批发经营权。国务院早有明确指示,紧俏耐用消费品和重要生产资料的批发业务要牢牢掌握在国营商业、物资部门和生产企业手中,必须贯彻执行。近两年倒买倒卖生产资料严重,这与一部分本来不应当有经营权的单位和个人也获得了“合法”经营权有密切关系。现在正在清理和整顿公司,需要对批发经营权的问题作出具体规定。
二、物资部门在发展生产资料市场中,如何真正发挥吞吐调剂、平抑物价的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七五”计划的建议中指出:“全民所有制工商企业、物资供销部门以及供销合作社,必须掌握必要的物资和经济手段,积极参与市场调节,发挥吞吐调剂、平抑物价的作用。这是保证价格改革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也是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显然,在生产资料市场中,吞吐调剂、平抑物价的主要责任应由物资部门来承担。但实际上,物资企业因受到手段的限制,不能很好地发挥吞吐调剂、平抑物价的作用;相反,为了本单位的“经济效益”,有时在市场上起逆调节的作用。解决这个问题,对保证生产资料市场的正常发展极为重要。解决的办法应当是制定有关政策,把责任交给物资部门,同时赋予必要的经济手段。
三、加强对物资贸易中心的指导和扶持。物资贸易中心不同于一般的物资公司、供应站、门市部,它应当是生产企业、物资企业和用户进行大宗物资交易的合法场所,也是国家管理生产资料市场的重要组织形式。目前,物资贸易中心的数量发展很快,需要制定一个统一的规划,以便统一认识,加强指导。为了扶持贸易中心的发展,国家应当规定企业自销的重要生产资料必须到贸易中心销售,这既不妨碍企业的自主权,又便于政府对企业的自销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还应当规定国家投放市场的物资必须到贸易中心按市价公开销售,防止把投放市场的物资重新纳入分配,保证这些物资真正投放市场,这样才能起到调剂市场供求、平抑物价的作用。
四、加强生产资料市场信息的交流和管理。现在市场信息逐步被物资部门、生产部门和新闻单位重视起来。信息交流明显增多,对指导生产和消费、发展生产资料市场起了积极的作用,这是好事情。物资部门在继续加强生产资料市场信息交流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信息交流的管理和指导,特别是对公开发布的信息要慎重。信息交流要准确、及时并能起到指导市场、稳定市场的作用。加强生产资料市场信息的交流和管理是一项新的工作,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摸索,注意总结经验,提高信息工作的水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