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花城”五年花千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6-22
第7版()
专栏:出版枝叶

  “花城”五年花千树
  仲适
1981年1月,一个只有十来万元资金的专业文艺出版社在广州成立。谁能想到,只五年多光景,这家以“花城”命名的出版社就出版了书刊一千多种,总印数达一亿五千万册,发行全国,远及海外,赢得了读者的关注与行家的好评。一位文艺界老前辈赞道:“花城不愧是一个有朝气的开拓型出版社。”
这个评价是中肯的。早在1979年,后来成立花城出版社的这批编辑便打破地方出版社不办杂志的陈规,接连创办了大型文学期刊《花城》与散文刊物《随笔》等,并发表了一批冲破极左思潮禁锢的作品,引起较大反响(当然,也有个别失误)。花城出版社成立之后,他们逐步摸索出以刊带书、以书养刊的路子,团结与发现了大批作者,很快打开了局面。
出版港、台作品,过去也是个禁区。花城出版社根据自己的地理特点,大胆地确立了“立足本省,面向全国,兼顾海外”的办社方针,选发了香港著名作家阮朗的《黑裙》和工人作家海辛的《寒夜的微笑》等,率先打开了文学出版的“南风窗”。其后,又系统地选编了《香港作家小说选》、《香港作家中篇小说选》、《香港作家散文选》,并专门约请美籍华裔女作家聂华苓主编《台湾中短篇小说选》。此书出版后得到专家的高度评价,认为选入了台湾几乎所有代表作家的代表作,“是此类选本中的佼佼者。”最近,他们又成套出版计划为数十本之多的《海外文丛》,全面介绍海外(主要是欧美)华人作家作品精萃,为内地读者提供透视海外华人生活、文艺创作特色的窗口。在大胆引进的同时,他们还积极外销,先后与三联书店香港分店、香江出版公司建立合作出版关系,向海外推出十二卷本的《沈从文文集》、《郁达夫文集》等等。这项工作,对团结海内外作家,促进文化交流,起了积极作用。
广东是侨乡,文坛上有一个归侨作家群。花城出版社成立后,努力组织有海外生活经历的作家进行创作,接连出版了《热带惊涛录》、《风雨太平洋》、《南洋漂流记》等反映东南亚华侨生活、斗争的长篇巨著,引起海外华人文坛的瞩目,纷纷在报刊上撰文评介。
花城出版社无论办刊出书,都十分注重在创新上下功夫,力争走在前头,他们编辑的《潮汐文丛》,可说是地方出版社中起步较早的面向全国的文学创作丛书。这套丛书密切注视当代文坛上十分活跃的中青年创作动态,积极而有计划地向社会推荐新人佳作,迄今已出版了刘心武、张洁、孔捷生、叶蔚林、谌容、冯骥才、韩少功等五辑四十种个人专集,其中不少是作家的处女集。在历史文学创作刚刚显示出兴旺势头之时,他们便率先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历史文学》刊物。而在开放、改革的浪潮中他们又得风气之先,首创熔文艺、经济于一炉的综合性杂志《浪潮》,试图发挥“杂交优势”,为经济改革提供一个论坛,为文艺试验提供一个园地,受到读者的欢迎。
花城出版社在不断探索,努力开拓出版新领域的同时,始终没有忘记“立足本省”的宗旨。短短几年,他们便出版了《广东老作家自选集》、《广东作家三四十年代作品选》,以及为广东中青年作家个人结集的《越秀丛书》等,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理论等专集专著上百种,反映了广东创作的大部分成果。
五度春风花千树。花城出版社成立五年来出版的上千种书刊,记录了他们不断开拓前进的足迹。面对出版事业空前兴旺,社会要求越来越高的新形势,花城出版社将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宗旨下,坚持探索精神,不断开拓出版新领域,注重提高书刊质量,抓好系列书这一重点工程,把出版社办得更有朝气,更富活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