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关于戏剧审美特征的讨论 全国戏剧美学学术讨论会在珠海举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6-22
第7版()
专栏:

  关于戏剧审美特征的讨论
  全国戏剧美学学术讨论会在珠海举行
最近,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研究》编辑部同广东省珠海市委宣传部,联合在珠海市召开了全国戏剧美学学术讨论会。张庚、王朝闻、王季思、钟惦棐及来自各地和港澳地区的六十多位理论家、学者、戏剧工作者出席了会议。
会议围绕着当前戏剧界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讨论。与会者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戏曲的审美特征进行审视和观照。很多同志认为,写意性是戏曲的基本美学特征,虚拟、夸张、变形是其反映生活的重要原则。戏曲是以表演为中心的舞台艺术,其演剧体系思考的核心是形与神的关系,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贵在传神,是戏曲追求的目标;虚实相生,以虚为主,是其表演的精髓。
围绕着戏剧规律问题,与会者展开了热烈争鸣。一部分同志认为,戏曲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规范和特征就是其规律,如写意的戏剧观念,虚拟化、程式化的表演,时空自由的分场结构,以音乐为主导的载歌载舞的和谐形态等,都是戏曲区别于其他戏剧形式的本质特征。作为一种规律,人们只能认识、适应它,而不能改变或者消灭它。另一部分同志则认为,必须对戏曲规律进行重新思考和评价。戏曲规律是人创造的,是时代和观众选择的结果,人们可以改变它的流向。戏曲特征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以变求新是艺术的一条重要规律,艺术永远没有模式和典范。把对戏曲特征的认识当作戏曲的规律,把某些规范当作规律来恪守,是不妥当的。
由于对戏曲规律的概念、内涵和作用的认识不同,所以对当前戏曲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的估价也有很大分歧。一部分同志认为,戏曲是在封建制度超稳定结构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封闭艺术体系,戏曲要发展,必须拓宽戏剧观念,打破封闭式体系,改变某些特征,实现更新换代,具备现代艺术的品格。不如此就无法适应社会审美发展的需要。另一部分同志则认为,戏曲从来就是一个开放体系,一部戏曲史就是不断吸收、引进、综合、发展的历史。这是一种稳定状态下的开放,它既吸收新质,又不丧失自我,保持戏曲独特的风格和恒常价值。因此,戏曲越是开放,就越要强调继承传统。对于戏曲艺术的形式和表现手段说来,不存在什么陈旧和衰老的问题,它们至今仍具有艺术魅力和很强的表现力。
会上还就如何进行戏曲改革、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戏曲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凡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