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1阅读
  • 0回复

真心实意为农民谋利益——记泗阳县平安村党支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6-23
第4版()
专栏:

真心实意为农民谋利益
  ——记泗阳县平安村党支部
  庄勇
五年前,人均收入只有三十一元的江苏省泗阳县洋河镇平安村,如今学生免费入学,村民免费医疗,村里有敬老院,有文化中心。真是吃不愁,穿不愁,家家生活乐悠悠。农民说:平安村的致富步子快,全靠“头雁”带。
责 任
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有的人认为:天高任鸟飞,不要领头雁了!党支部书记宋久贵说:“不,党有了富民政策,还要通过党支部去宣传贯彻,组织领导,才能充分发挥富民威力,加快致富步伐。把农民尽快引上致富路,这是我们这群‘领头雁’的责任!”党支部根据本村处于名酒之乡——洋河镇中心,酿酒业发展迅猛的情况,决定组织农民发展村办工业,首先办个制曲厂。可是,公共积累只有两元九角钱,能办什么厂呢?能!没有厂房,党支部腾出办公室;没有垫底资金买原料,宋久贵第一个从家里背来了口粮。村、组干部和农民们见状,也都纷纷行动起来,凑了三万多斤粮食,很快办起了制曲厂。到年底,产值达八万多元、利润两万元。他们量力而行,逐步发展,相继办起了酒厂、水泥制品厂、冲件厂、胶套厂、玻璃厂等,1985年产值达六百万元、利润七十万元。村里还积极从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支持农民搞个体经营,80%的农户搞起了商业、运输、饮食、加工等第三产业。 1985年,农民个体经营收入达六十万元。与此同时,村里还拿出十二万元资金武装农业,打了七口灌溉井,给各组购买了收割机、播种机、扬晒机、拖拉机等。同1979年相比,这个村粮食总产增长60%,皮棉亩产净增一百九十斤。1985年,全村人均分配达五百五十元。农民们尝到了依靠党支部致富的甜头,高兴地说:“分田到了户,还要党支部,有了领头雁,致富迈大步!”
风 格
平安村党支部委员们常在一起议论:要当好新时期的“领头雁”,让群众跟着自己飞,关键在于自己要行得正,立得直。这几年,村里工农业生产突飞猛进,可是,村干部的工资却在附近几个村是最低的,甚至比村办酒厂工人的月工资还少二十多元。农民多次提出要给党支部成员增加一些工资,可是,党支部首先想到的是退职的大小队干部和五保老人。经讨论决定,给这些人增加了生活费。
村长张庆太常说:“手爪子拿软了,工作就抓不动;嘴巴子吃油了,说话就没人听。”党支部书记宋久贵娶儿媳,不少人说:“老书记,你平时为俺们操心劳神,两袖清风;如今儿子办喜事,我们送点礼喝杯喜酒,也是人之常情啊!”宋久贵却说:“我是党员干部,不能带这个头!”这两年,宋久贵家遇到了娶儿媳、盖新房、女儿出嫁三件喜事,农民送来八千余元钱和物,都被他一一退回。其他六个党支部委员家中也遇到了喜事,同样未收一分钱礼。
如今平安村家大业大,有钱有物,可是没有一个党员干部用集体一分钱,拿集体一点东西。党支部给自己定了一条规矩:好处先尽群众来。他们说:“干部干部,就是要工作先上一步,好处后让一步。”这个村靠近国营洋河酒厂,年年都有招工指标,加上村办工厂的发展,也要安排大批农民进厂。对此,党支部订了一条制度:坚决按照烈军属、退伍军人、大龄青年、困难户、一般群众、党员干部的顺序招工。村里办第一个工厂时,宋久贵的女儿想要进厂,宋久贵说啥也不让。为此,家里人说当干部吃亏了。宋久贵却说:“你们说吃亏我心里踏实,群众说吃亏我就失职了。”分管工业的副村长刘家才的女儿和村长张庆太的儿子,分别是1979年和1981年中学毕业回乡的,但都一直等到1984年,全村四十岁以下的妇女和十七岁以上的男劳力全部安置后,他们才被安排进厂。
情 感
这几年,平安村农民的经济收入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但是,也还有少数农民由于人多劳力少、老弱病残或者天灾人祸等原因,迟迟不能脱贫,党支部千方百计给予扶持帮助。农民张连金、张连玉都是残疾人,家中底子薄,眼看人家致富,他们却大眼瞪小眼干着急。党支部书记宋久贵和村长张庆太分别和他们结成联系户,优先安排他们家的人进工厂,还拿出资金,帮助他们发展养猪业。仅两年时间,这两家都盖了瓦房。1983年,这个村还有十七户贫困户,目前全都脱贫。而且,沙发、电风扇、电视机、收录机、洗衣机等也有了。村里有个姓高的青年,年幼时父母病故,一直在外流浪。1981年被上海公安机关遣送回来。支部书记立即安排他到村办厂学电工。他家的房子破了,书记、村长从家里背来了麦草,帮他及时修缮。在党支部的关怀下,小高变了。他除了热心搞好本职工作外,1983年以来自费订了《民主与法制》等报刊,在自家门前和街道墙壁上办起了法制宣传栏。
远 见
平安村党支部的可贵之处,是善于引导农民克服小农经济思想,干眼前事,创永久业。他们十分重视智力投资。几年来,村里拿出三万多元,修建了小学,新建了三十多间教师宿舍和教室,为学校和幼儿园添置了篮球架、三用机,买了腰鼓铜号,成立了腰鼓队,还为全体师生做了校服。村里除了对学生实行免费入学以外,并实行“奖学金”和“奖教金”制度,对考上中专、大专、大学本科的,分别奖给六百元、一千元和一千五百元奖学金,对教学有方的教师也给予重奖。
党支部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从不放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村里从1982年以来,不间断地开展争创五好家庭、文明个人、好党员、好婆媳等活动,每年都要评比表彰。村里还有十四人组成的法制宣传小组,培训了四十七个法制宣传员,并且为每户购买了法制宣传手册,使人人知法守法。与此同时,村里还办起了文化中心,组建了业余剧团,组织了九个篮球队。这些措施,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陶冶了农民的情操,使平安村成了泗阳县第一批“文明村”。老农民李胜禄说:“过去闹翻身求解放靠共产党,如今发家致富、建设四化同样离不开共产党的领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