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威尼斯——意中友好的象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6-23
第6版()
专栏:意大利通讯

  威尼斯——意中友好的象征
  本报记者 陈特安 史克栋
威尼斯是驰誉世界的“水上明珠”,多少游客在这里留下足迹。然而,威尼斯人对中国却怀有特殊的友好感情,对于中国人民友好使者的访问,更是报以盛大的热情。6月22日胡耀邦总书记从罗马专程到这里访问,又一次在中意友好史上留下了令人难忘的一页。
这天上午,专机在马可·波罗机场降落后,胡总书记一行就在意大利劳工部长德米凯利斯、威尼斯省督特罗塔和威尼斯市长特罗尼的陪同下,乘坐汽艇,驶过海湾航道前往市区。在汽艇上眺望,明媚的阳光染红了如网的水道,水光屋影,色彩瑰丽,宛如一幅斑烂的油画。
汽艇进入大运河河口,十二艘传统的“比索纳”彩船排列在河道两侧,船上的乐队吹奏着威尼斯迎宾曲,欢迎中国贵宾的到来。胡总书记由汽艇换乘装饰华丽的“贡多拉”,由“比索纳”彩船组成的水上仪仗队和上百艘大小船只陪同,在乐队吹奏优美的旋律中,徐徐航行。当胡总书记上船时,船队的水手们行了举桨礼,都高高地把桨举起,齐声欢呼:“欢迎!欢迎!”胡总书记频频向水手招手致谢。
船队穿过了一座又一座拱桥,运河两岸,“文艺复兴”时期或更古老的建筑,结构精美,颜色调和,映入眼底。总书记同市长边看边谈。总书记说,这里比苏州还要漂亮,我们准备在三年内要把苏州的有关设施修好。市长听了十分高兴。主人向总书记介绍水道两旁的各种建筑,如菲亚特集团买下的一幢未来主义展览大楼、博物馆等,也包括带有浓厚的东方色彩的一些建筑,引起了中国客人的巨大兴趣。
胡总书记的船队驶过时,水道两岸的门槛前、拱桥边、阳台上,处处挤满了人群。他们微笑、招手、欢呼。有的还从窗口向胡总书记一行挥舞中国国旗。胡总书记下船时,全体水手们再次举桨,向胡总书记致敬。
胡总书记上岸来到圣马可广场,他赞美“广场象个漂亮的大客厅”。广场上人流如潮,谁都希望能看一看来自东方的贵宾。同行的意大利朋友说,这还是多年来少见的场面,威尼斯人都出来欢迎胡总书记了。要说是倾城出动,也不为过。他们这种自发的热情,比讲究礼仪更令人感动。
接着,胡总书记参观了大公府。当走到庭院里两口水井近旁时,主人介绍说,据传说,如游客向井里投放一枚硬币,就意味着他将会重返威尼斯。总书记笑着从主人那里接过一枚硬币,投了进去,在场的人都热烈鼓掌。
水城的丰姿和深情,给总书记一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与威尼斯虽然相距万里,但威尼斯的儿子马可·波罗在七百多年前就在中国与欧洲之间架起友好交往的桥梁。那时,马可·波罗称中国的苏州“伟大华贵”,名不虚传。现在,他的故乡已成为同中国交往最频繁的意大利城市之一。李鹏副总理在欢迎宴会上说:“威尼斯是中意友好的象征,因为这里出了马可·波罗”。在这里,人们称赞马可·波罗是意中友谊的“架桥人”,人们希望为了世界和平与发展,架起更多的“友谊桥梁”。胡总书记的这次欧洲之行,也正是为了进一步加固中国和西欧之间的友谊之桥。水城面向“东方”,“东方”喜爱水城。胡总书记这次访问威尼斯,又一次把中国人民的深情厚意播种在水城人民心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