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不能因“利”废“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6-23
第8版()
专栏:群言录

  不能因“利”废“教”
  罗郁文
有一天,在北京一家新华书店少年儿童读物的柜台前,一位母亲恳切地要买有关诚实教育的低幼读物。热情的营业员替她找了一阵,“没有!”
那位母亲说:“我那孩子从幼儿园出来上了小学,学习不错,可很爱撒谎。我们就这一个孩子,您说能不揪心?跑了几家书店也没买着。”
营业员说:“现在品德教育、思想教育的书,由于销路差,出得很少了。其实,如果编得好,书店又主动向顾客推荐,买的人不少。”
这也许可以叫因“利”废“教”吧!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不少。
我家附近的公园里有一个儿童游艺场,内有八件大型体育玩具。可是,近几个月以来,游艺场里两个秋千只剩下破损的一个;压板、荡船、滚筒、轮椅也一天天损坏而无人维修,现在有的报废、有的不见了。
而游艺场另一侧收费的自控飞机(一人玩两分钟收两角钱),保护完好,停开时还小心翼翼地盖上了苫布。
无独有偶,最近在报上看到一张批评性图片,原来象北海公园和成都南郊公园的儿童游艺场里也出现同样情况。
一位搞儿童教育研究的同志谈起他们正在研究一套适于儿童在各个年龄段开发智力的系列玩具。设计后需要生产部门试制。由于这类玩具多是能供儿童自由摆布,以构成各种新图形的无结构性材料,比起几十元一个的电动玩具之类的现成玩具,更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利润要小得多,所以很多厂家不愿合作。
陈云同志说:“关心下一代,关心少年儿童,就是关心我们祖国的伟大前程。”二十一世纪的主力军就是今天的娃娃,这是明白不过的事。
“今天的儿童,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起决定作用的是如何度过童年。”(苏霍姆林斯基语)我国民间不也有“三岁看长,八岁看老”之类的说法吗?
想帮助孩子们度过良好的童年,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和教育。儿童应该有游戏的环境、阅读的环境和艺术的环境。如果小学、幼儿园的教师能多向儿童及其家长推荐一些德育书籍,作用更是不可低估。
近来出现象以上那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看来其中有个共性的因素,就是受到了“利”的牵动。我们不能因“利”废“教”,更应该来个以“利”补“教”。我们拿出一些从其他方面精心经营获得的利,来弥补用于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环境,是完全可行的。
做好这些事,每位公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是有力可出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