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邵燕祥的旧体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6-25
第8版()
专栏:文坛风景线

  邵燕祥的旧体诗
  炜天
几天前,在吴玉如先生书法遗作展中,见到他写的邵燕祥咏《红楼梦》晴雯的两首七绝:“蛾眉亦有横眉日,一女独违众女心。诔到芙蓉眦欲裂,怒书原不作哀音。”“暖树争栖入画图,何如振翮下平芜。曹侯辍笔真堪恸,谁破豪门释女奴!”这位书法大师还在诗后加了评语:“喜其不俗,少年诗笔,得此难得,好自努力。”
邵燕祥以写新诗知名,十年动乱结束后重返文坛,已出版了八本诗集、诗选,两次获中国作协授予的全国优秀新诗(诗集)奖。他近年的杂文也结集为《蜜与刺》、《忧乐百篇》,即将出版。但,邵燕祥写旧体诗却鲜为人知。当笔者问他从何时写起旧体诗时,他答说:“那是在写什么都不得发表的时候,情势所迫。原是写给自己的;偶有所感,随手写出,顶多给一两个友人看看。到了‘文革’,真的‘吟罢低眉无写处’,虽然忘了不少,有些事后还能追记出来,这是律、绝短小且有格律、便于记诵的好处。”
也许因为邵燕祥的创作兼及新诗与旧体诗,可以看出他于两者不存门户之见。不久前他在《黄河诗报》上提出,当代诗歌可以实行新诗、旧体“双轨制”。让“五四”以来作为新文学运动一个组成部分并有了六十多年历史与经验的自由诗(或称新诗),和沿袭古典诗歌格律的传统、以五七言古近体及长短句为主的诗词曲等旧体诗并存共荣,百花齐放。他以为不论新诗、旧体诗,首先必须是诗;只要写的是诗,而且表现了时代精神,又有作者个人风格,则无论新诗、旧体都该欢迎。他进一步主张:倘写新诗,就该是以现代汉语为基础的、摆脱了一切既有格律的自由体新诗;倘写旧体诗,就该是认真遵守在古代汉语基础上形成的相当完备精严的格律及有规范的旧体诗。怕的是新体诗不“新”,旧体诗不“旧”。
他的这些见解使人想到叶圣陶老人在为《倾盖集》题词中的至理名言:“念瓶无新旧,酒必芳醇。”
邵燕祥热情称道包括《倾盖集》九诗人在内的当代许多诗词作者“于瓶、酒、汤、药都有作者个人风格的,是表现真世相、真见识、真性情”的力作。他说有这支劲旅和新诗作者的大军并驾齐驱,殊途同归,会使当代诗歌获得更为蓬勃的生机。
燕祥同志1972年在干校曾作绝句《自温旧稿》,诗云:“直是须焚未忍焚,已还彩笔未还心。痴情千古焚难尽,为有平生未报恩。”诗人的真情灼然可见。我问他旧稿外还有什么新作,他笑说:
“我是在写新诗不得发表时不得已而写旧体诗的。现在诗词方面不乏大家高手,我功底甚浅,暂时不必滥竽充数了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