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发展科技 广育英才 繁荣经济 振兴中华 胡启立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一九八六年六月二十三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6-26
第1版()
专栏:

  发展科技 广育英才 繁荣经济 振兴中华
  胡启立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一九八六年六月二十三日)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
当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开幕之际,我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与会的全体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国各条战线上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表示亲切的问候!
1980年春天,中国科协举行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从那时到现在已经六年多了。在这期间,我们的改革已经从农村发展到城市,从经济扩展到教育、科技等领域,国家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科技战线的形势十分喜人。科技体制改革正在健康发展,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科技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正在深入贯彻,科技与经济建设的结合出现了新局面,技术市场迅速拓展,科研、设计、教育、生产彼此脱节,军民分割、部门分割、地区分割的状况有所改变;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进一步发挥,“六五”期间,各条战线取得重要科研成果三万多项,其中一部分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科学技术专家正越来越多地参加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决策活动;工农群众学习科技、运用科技的活动广泛开展,“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正在成为社会风气。这几年,科协自觉坚持科学技术同经济建设密切结合的正确方向,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广泛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发展横向联系,大力推动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努力开展科技咨询服务,积极沟通科技工作者同党和政府之间的联系,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村科普工作空前活跃,对振兴农村经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和建设现代化新农村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科学技术同经济建设的密切结合,使科学技术迅速转化成生产力,不仅大大促进了开发性研究,也促进了基础理论和高技术研究的发展。整个科技战线的形势,现在正处于建国以来最好的时期。这几年,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很快,这里面有科技界的一份功劳,凝聚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我国知识分子具有为国为民、尽心尽力的优秀品质,许许多多科技工作者呕心沥血,埋头苦干,长期从事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把全部的光和热都奉献给人民,奉献给社会。他们的这种宝贵精神受到全国人民的赞扬。今天,借此机会,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志们都知道,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到本世纪末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工农业年总产值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在这个基础上,再经过大约半个世纪的奋斗,使我国经济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成为具有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要靠党的正确路线和政策,靠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坚韧不拔的奋斗,同时,要靠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大力量。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正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实力的竞争,而经济实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又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技术更新周期大为缩短,这对我们是一个严重挑战。我们是在一个近代曾经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经济、文化都十分落后的国家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无论是从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基础,或是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还是从我们面临世界新技术革命挑战的形势来看,现代科学技术确实是我们建设四化的关键,它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程。
面对这样的形势和要求,我们希望全国科技战线的同志们和各级科协组织在以下三个方面奋发努力:
一、全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面向经济建设,把实现本世纪末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作为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
振兴经济,实现四化,是全党和全国人民一切工作的中心。科学技术工作必须紧紧围绕这个中心,服务于这个中心。我们科技体制改革的一个基本着眼点,就是要克服科技、教育和生产脱节的弊端,促进科技、教育、生产三者密切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是新的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和决定性的因素,是增强企业活力、发展商品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的强大动力。一切科技成果只有迅速广泛地得到应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才能最后实现其价值。
科技面向经济建设,首先要把新的科研成果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特别是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影响很大的,如能源、交通、通讯和原材料等行业和部门。同时,要十分注意面向农村。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上去了,我们日子就比较好过。农业如果出现徘徊,就会拖现代化的后腿。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向科技界提出了新的要求。正在我国农村组织实施的“星火计划”,是科技为农村经济服务的好形式、好办法,科协各级组织应大力支持,积极参加,把科学技术送到农民中去。科技面向经济建设,既要面向大中型企业,也要面向小企业。小企业,包括乡镇企业在内,机制灵活,一旦引进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就会显示其强大生命力,成为四化建设中一支朝气蓬勃的生力军。
在为本世纪末实现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目标服务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十分注意基础科学的研究,跟踪高技术的发展。中国的经济振兴,中国的现代化,从长远看,必须依靠高技术。在进入下个世纪以后,我国究竟能不能用三五十年时间,接近经济发达国家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科学发展状况和技术储备如何。因此,我们在发展科学技术的整个工作中,一定要正确处理“目前”和“长远”、“面向”和“储备”、“应用”和“基础”的关系。总之,既要着眼于本世纪末实现翻两番的目标,又要为下个世纪经济的发展作好科学和技术准备,保持经济建设的后劲。
      
二、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同愚昧、迷信、落后作斗争。
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就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的素质。我们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没有革命理想、道德、纪律,不可能成功,没有现代科学文化的广泛普及和不断提高,也不可能成功。因此,大力普及科技文化知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知识水平,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引起一场新的产业革命,同时,也冲击和改变着陈旧的传统观念,提高和增强了人们的认识能力。我国有千百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但也确实遗留有陈旧甚至愚昧落后的东西。这些陈旧、愚昧、落后的东西,束缚人们的思想,阻碍全面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格格不入。因此,要用科学精神和科学知识来取代愚昧和落后,把我们的全部事业建立在当代人类科学成果的基础之上。为了推动改革的顺利进行,加速现代化步伐,我们必须既“治贫”,又“治愚”。同封建迷信和愚昧落后作斗争,是广大科技工作者肩负的一项光荣的历史使命,也是整个精神文明建设中一项艰巨而又严肃的任务。各级科协要面向社会,特别是面向农村,加强科普队伍的建设,广泛开展科普教育,把两个文明建设推向前进。
三、发扬民主,增强团结,坚持百家争鸣方针,广泛开展学术交流。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着两个最重要的问题,一个是人才问题,一个是科技问题。人才的大批涌现,科技的发展和进步,都有赖于民主精神的发扬和民主制度的健全。党的百家争鸣的方针,是社会主义民主在科学领域里的具体体现。坚持不坚持百家争鸣的方针,从本质上说是要不要发扬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的问题。为了繁荣科学技术,造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局面,必须进一步坚定不移地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为学术上的大胆探索、自由争论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气氛。在科学研究和学术探讨中,不仅要鼓励不同学术见解展开自由讨论,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而且要鼓励和支持科技工作者对经济建设、技术决策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对这类问题进行调查、论证和决策的过程中,要吸收科技工作者参加,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即使在对有关问题已经作出决策之后,还要继续听取他们的不同意见和新的建议,并且认真加以研究,采纳其中正确的、有益的部分;就是对完全错误的意见和主张,也应当采取善意的态度,热情帮助,以理服人,决不要重复那种对不同学术思想和不同意见强制压服,甚至戴上各种政治帽子的错误做法。
科学技术是全人类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智慧结晶。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是发展科学技术的客观要求。首先要加强国内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学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加强科技、教育和生产之间的相互联系,使科研、教育、生产结为一体,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同时,我们还要放开眼界,努力学习和吸取一切外国的先进科学和先进技术,加强同国外的科技交流。我们一定要打破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地区分割,反对门户之见,提倡团结合作、协同作战、联合攻关。
随着科学领域的扩大和研究的深入,学科划分越来越细,分支越来越多,加上学科之间相互交叉,产生了许多边缘学科,以致在自然科学各学科之间,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门类科学之间,都出现了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现象。现代科学的这种发展趋势,要求我们在科研实践中大力加强横向联系。科协同众多学科、众多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有着广泛的联系,在这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可以起到别的组织难以起到的作用。过去,科协在这方面已经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今后,应当进一步发挥优势,搞好服务,多作贡献。
为了更好地发挥科协的作用,科协要继续坚持把改革放在首位,坚持自身的改革,同时为改革、开放服务,不图虚名,多干实事。要实行民主办会,热心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及时向党和政府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坚决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保持群众团体的特点,使各级科协组织真正成为科技工作者之家。目前中国科协拥有全国性学会、协会、研究会一百三十八个,会员一百八十万人,地方学会会员一百二十万人,再加上三百五十万科普协会会员,是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这里面既有杰出的科学家、发明家、工程师,也有技术精湛的技师和能工巧匠,总之是我国各条战线上的科学技术骨干。科协要通过切实的工作,把大家都团结起来,把每个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每个人的专长充分发挥出来,为社会主义做贡献。
讲到团结,我想着重提出,就是在知识分子中间,在科技队伍内部,同样有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问题。知识分子,科技工作者,都要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尊重。大家都要为那些有突出能力和贡献的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中青年科技工作者要尊重老科技工作者,虚心向他们学习,老科技工作者也要热情扶植、培养中青年科技工作者,鼓励他们在学术上大胆创新,勇于发表个人的学术见解,帮助他们在学术上超过自己。青出于蓝胜于蓝,后来者居上。只有这样,科学才能不断发展,社会才能不断进步。
中国科协是我国科技工作者自己的群众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纽带,是党和政府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助手。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重视和发挥科协的作用,支持科协独立负责、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努力为他们的工作创造条件,使科协进一步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为促进科技进步,振兴经济,开发智力资源,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发挥积极作用,在全面改革中,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同志们,让我们为发展科技、广育英才、繁荣经济、振兴中华而共同奋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