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理想的火焰——记海军模范共产党员萨本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6-26
第4版()
专栏:

  理想的火焰
  ——记海军模范共产党员萨本茂
  新华社记者 曹国强
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有一位独自获得三项重大科技成果奖的女科技工作者,她的名字叫萨本茂。
萨本茂是海军高级工程师,三十多年来,她带领助手共获得六十四项科技成果,为我国的海军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科学的道路上萨本茂何以有如此勇于攀登的精神呢?这位现已年逾花甲的蒙古族老人深情地说:因为我胸中有一团理想的火焰;这火焰是党给我点燃的,我要把它化作光和热,无私地奉献给祖国的科学事业。 一
在万里海疆,航标灯是舰船的指路明灯。解放初,帝国主义对新中国实行禁运。航标灯所用的乙炔和用来清洁乙炔气的清净剂得不到进口,祖国万里海疆上的航标灯面临着熄灭的危险!
在这紧要关头,时年二十八岁,刚从福州女子文理学院化学系毕业的萨本茂挺身而出,担起了研制乙炔清净剂的重任。
人们用怀疑的目光看着这位纤弱的姑娘:工程师、专家都研制不出来,你能行?!当时的海测部长却紧握着她的手:“大胆干吧,为咱中国人争口气。”萨本茂用力地点了点头。
时间不等人!她把铺盖搬进实验室,一头扎到资料堆里,整天拨弄着滴定管和烧杯。那些日子,萨本茂实验室的灯光经常从傍晚亮到天明。有的好心人劝她说:“别太傻了,那飞起的玻璃片没长眼,你一个姑娘家,一旦破了相咋办?”萨本茂莞尔一笑:“顾不得了!”
三个月后,萨本茂的实验室传出了激动人心的消息:中国有了自己的乙炔清净剂,其效率比进口的同类产品提高十二点五倍!二
旧中国留下了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在科学技术的天地里有多少“空白”需要填补啊!面对这些“空白”,萨本茂象炼石补天的“女娲”,不知疲倦地忙碌着,拚搏着。
五十年代末的一个夏天,青岛火车站发生了乙炔瓶爆炸事故,萨本茂火速赶到现场调查。她发现进口的和旧社会遗留下来的老式乙炔瓶内没有合格的填料,安全系数极低,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萨本茂决心造出安全的乙炔瓶,为国家填补这项空白。乙炔是一种极不稳定的易分解爆炸的化合物。经过无数次的试验,经历无数次爆炸的危险,她和同志们终于研制出新的乙炔瓶填料。乙炔瓶装上这种填料后,经受了高空坠落、枪弹射击、高温切割、放气燃烧等一系列破坏性试验都万无一失。这项成果很快在全国推广,至今乙炔瓶使用的还是这种填料。它究竟为国家创造了多少财富,谁也无法计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授予这项技术为重大科技成果奖。
六十年代初,黄浦江畔的工厂码头上停靠着十几艘急需更换尾轴的舰艇。尾轴是舰艇上连接主机和螺旋桨的关键部件,由于它浸泡在海水里,极易腐蚀,即便用特种不锈钢制作,一根尾轴也只能使用一年多就得更换。由于国外取消了供货,国内又不能生产,昔日劈波斩浪的钢铁战舰,接二连三地“瘫”了下来。
为让战舰驰骋万里海疆,萨本茂又勇敢地挑起了研制尾轴的重任。她思维的翅膀在科学的迷宫中翱翔着。一天深夜,她还坐在灯下苦思冥想,突然一朵智慧的火花在眼前闪动了一下:造不了特种不锈钢,能不能在普通钢外面包一层玻璃钢?玻璃钢的防腐蚀能力远远超过特种不锈钢,如能解决粘合技术,这可是最佳方案呀!
接着,萨本茂带着课题组的同志投入紧张的试制。开始配制粘合剂时,由于原料毒性较大,她经常被毒气熏得呕吐不止,但她全然不顾。她和大伙对十几种配方进行分析、比较,终于找到了一种理想的粘合剂配方。随后,他们又在一间临时工棚中进行加温固化试验。工棚外,北风呼啸,寒气逼人;工棚内人人汗流满面。紧张的试验进行了两个多月,当和煦的春风吹绿了厂区的梧桐树时,工棚里传出了欢笑声:世界上第一根包玻璃钢尾轴在这里诞生了!
“瘫痪”的舰艇,换上了新型尾轴,重新驰骋在辽阔的海疆。经试验证明,这种尾轴的抗腐蚀能力远远超过进口的不锈钢尾轴,使用寿命提高了十倍。现在,不仅国内的舰船广泛地应用这种尾轴,连国外一些舰船也先后采用了这项中国发明。

古人常用“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话来形容那些成就大事者。萨本茂也是这样的人。多年来,她一心扑在科研上,废寝忘食,夺“关”斩“隘”,无暇顾及自己的终身大事,直到1965年年满四十一岁才结婚。她丈夫也是厂里的工程师,夫妻俩志同道合。正当萨本茂开始了新的生活,在科学的高峰上继续攀登的时候,十年动乱开始了,她被政治风暴刮进条件最差的车间接受“再教育”,并剥夺了她继续从事科研的权利。当她看到实验室被改作仓库,想到那些牵魂萦梦的科研课题,心里就隐隐作痛。为了祖国的经济建设,为了海军装备的现代化,萨本茂决心在车间里搞科研。工人们在女更衣室为她搞了一个小小的实验室,她自己花钱买来一些实验用品。
一天,海军某基地的两位同志急匆匆地来找萨本茂。原来,他们研制了一种新型声纳,但解决不了防腐涂料,特地来求援,并强调:这是老帅聂荣臻亲自抓的攻关项目。
萨本茂心里一阵激动,人世间有什么能比理解和信任更宝贵呢?她两眼湿润了,紧握那两位海军同志的手说:“我一定尽力搞出来。”
这种涂料技术要求很高,它不仅要保护声纳不被海水腐蚀,还要不影响声纳的灵敏度。萨本茂又没日没夜地干起来。半个月过去了,一种优质声纳涂料终于在小小的实验室试制成功了。从此,人民海军有了第一流的“水下千里眼”。
春华秋实,暑往寒来。萨本茂在这间小小的实验室里整整度过了九个春秋。1977年,当她重新回到技术科时,一下子奉献出二十项科研成果。

1978年,萨本茂光荣地出席了全国科学大会,并被评为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她连续九年被评为上海市船舶工业公司先进生产者;连续四次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两次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1980年,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对此,萨本茂说:“我要把党和人民给的荣誉当作‘燃料’,让理想的火焰烧得更旺。”
她继续向新的科学高峰挺进。1980年以来,她带领助手又先后搞出了“铝活塞积炭清洗剂”、“乙炔瓶新填料工艺改进”、“电刷镀铟溶液”、“电刷镀铅锡溶液”等六项科研成果。
舰船上的高速内燃机连杆轴瓦容易“咬死”、“烧焦”,为此国家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经费。1983年初,萨本茂决心攻下这个难题。
这年夏天,上海出现了罕见的高温天气,点着电炉的实验室热得象“蒸笼”。萨本茂一身汗水,从早忙到晚,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终于试验成功一种镀铟溶液,从而大大减少了内燃机轴瓦、连杆的“烧咬”现象。这一成果,使海军舰艇的在航率大大提高了。萨本茂又为海军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具有深远意义的贡献。
在此基础上,萨本茂还研制出一种适合内燃机车轴瓦的电刷镀铅锡溶液,使大批报废轴瓦“起死回生”。这项成果在上海铁路局机务段推广后,一年就可为国家节约资金五十多万元。最近,铁道部已决定在全国铁路局推广,每年节约的资金该是一笔多么巨大的财富啊!
如今,萨本茂已经六十二岁了。多年攻关的艰辛,使她患了多种疾病。在一些人看来,她已功成名就,可以问心无愧地安享颐年了。但萨本茂仍在不懈地追求,她理想的火焰在科研中燃烧,熠熠生辉。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附图片)
萨本茂为了海军现代化建设,呕心沥血,拚搏在科研第一线,她所研究的项目解决了海军建设的急需,直接为部队服务。
图为萨本茂(右三)向参加82型积炭清洗剂鉴定会的代表们介绍清洗效果。
周云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