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2阅读
  • 0回复

稳定地增加农民收入不容忽视——调查附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6-27
第2版()
专栏:

  稳定地增加农民收入不容忽视
  ——调查附记
看到《来自农民的呼声》一文后,记者即前往河南农村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刘道才所反映的情况总的来说是很有代表性的,有的问题在实际经济生活中还要尖锐些。
这位农民所反映的一个集中点是如何致富——即稳定地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刘道才一家五口人,收入基本上完全依赖于承包的十一点五亩地,主要种植粮食、棉花、油料和一点蔬菜。往年棉花收入能有八九百元,卖议价粮油能收入近二百元,除此之外就没什么大项收入,而去年棉花收入一下子就少了二百多元,只收入六百元,由于棉花收购由去年的“倒三七”改为“倒四六”,今年的棉花收入还要进一步减少。河南省农经委搞了一份专题调查,这几年河南农村仅因为改基数加价为“倒二八”、“倒三七”计价,棉花检验提高标准和取消棉奖粮等政策,农民每交售五十公斤棉花就减少收入三十七元多。在这种情况下,理应向农民解释清楚国家产业调整政策,积极协助安排其它收益较好的作物种植,并开拓收入来源,开发农外产业。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这些工作未能及时作好,在棉花收购中还常发生压级压价、“黑脸”、熊人等不良行为,农民伤心的现象是确实存在和不应忽视的。去年商丘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为二百三十五元,比1984年减少了4%,今年粮食播种面积增加,但总产由于单产降低也将减少。经济作物比去年减少播种面积5.68%,乡镇企业发展的形势也不如去年,所以,今年农民收入增长的前景是不容乐观的。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
有关养猪的情况也是事实。今年河南普遍出现了急于出栏、集中出栏、母猪被阉、猪仔价猛跌的现象,全省被阉母猪已达三十六万多头。事情确实象这位农民所说的“养猪的劲小了”。家禽饲养也存在类似现象。
商丘县里的同志认为,出现这个农民所反映的情况的原因是:一是对新时期农村工作的复杂性和困难度估计不足,工作不深入。如签定合同问题花了很大力气,但仍解决得不够好。第二是对发展商品经济缺乏经验,如何引导广大农民搞好商品生产要有个过程。前年看到红黄麻畅销,县里号召农民种植红黄麻,结果一下子收了一百七十八万公斤,比上一年增长四点七倍,造成大量积压,农民怨言甚多;政策上的原因,突出地反映在棉花调价上。第三是县里财力和物资不足。商丘县本来把畜牧业作为突破口来抓,但由于去年粮食购销倒挂款一百六十万元全由县财政负担,县财政出现赤字,也就没有能力象江苏海安县那样搞好保护价,以保护农民放手发展畜牧业。
总之,象河南省政府的一位负责同志所指出的:“这个材料反映的问题很实在,道出了我们工作中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当前农村向商品经济过渡的“转型阶段”,如何回答实践和农民提出的问题,是需要各方面深思和积极探索的。
本报记者 陈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