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技术引进工作亟需改进——访出席科协“三大”的厦门大学校长田昭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6-27
第3版()
专栏:

  技术引进工作亟需改进
  ——访出席科协“三大”的厦门大学校长田昭武
  本报记者 何黄彪
在中国科协“三大”上,记者带着代表们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如何改进技术引进工作,访问了厦门大学校长田昭武。
田昭武操着带一点福建口音的普通话,开门见山地说:自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引进先进技术已经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但是,这里面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一是引进的项目有的不合适、不先进,有的重复,甚至还引进了一些不必要的成套设备。二是我们引进技术以后,没有组织力量进行消化、吸收,致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能力,原材料和零部件迟迟不能国产化,核心技术、关键原材料部件仍掌握在外国人手中,长期大量消耗外汇。此外,有的同志对引进先进技术与增强自力更生能力的相互关系认识也不全面。
谈到这里,田昭武拿出一份材料,开始阐述他对改进技术引进工作的意见。他认为,第一,今后在引进技术时,技术情报工作必须先行,做到知己知彼。要有全国性及行业性的咨询中心,以便对国内外的技术水平、市场情况、发展前景等等提供比较准确的技术情报。还要总结全国在引进技术方面成功和失败的经验,编成教材或资料。我们至少要把吃了亏的经验教训交给后来人,使他们不再吃亏。
第二,对于承担引进论证、考察、谈判班子的结构和水平,国家应提出严格要求并进行审核。班子中要有律师和会计师,有高级科技人员,并掌握有关的技术情报。不合标准的班子,必须采取内联的方式予以补充增强。必要时可对成员进行基本知识考试。
第三,在论证可行性时,一定要论证吸收、消化的能力和费用来源。如果没有能力则应补救,可从外单位引进人才或采取内联协作的方法解决。在验收投产之后,不能就此满足,而应致力于国产化,努力改进、发展,使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应该打破部门和地区的界限,主动欢迎国内有关单位间的协作。国家应制订一些经济政策,对于在吸收、消化、创新方面作出成绩的个人和单位予以奖励,对个别滥加引进、造成损失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处罚。
第四,在评价总结每个引进项目时,不能只看经济效益,还应看它是否提高了我国技术进步的起点和增强了自力更生的能力,逐步树立起既要见物、更要见人的全面长远的战略思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