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记山西省绛县县委书记李桂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6-27
第4版()
专栏:

  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
  ——记山西省绛县县委书记李桂喜
  路扬
去年10月的一天,全美果树园艺学会副主席、世界著名果树园艺专家福斯特博士,不远万里到山西省绛县,想看看这里的山楂基地的建设情况。经过一番实地考察,这位专家临走时,握着县委书记李桂喜的手夸赞说:“你们目前已经做到了尽可能好的程度,并考虑到今后十年、二十年的方向!”
绛县,近年来每年向全国销售一亿株山楂苗。1984年3月,随着山楂的“身价”在国际市场上的不断提高,山楂苗木的交易在绛县达到狂热的程度,原先根本无人问津的野生山楂籽,如今成了“金豆子”,每斤售价高达五六元。
在李桂喜的提议下,县委常委们分头到基层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了李桂喜的提议:发动群众,用两年时间,建设四万亩山楂园。有人私下对李桂喜说:“搞山楂园,五年后才能收益,你这样干,不是给下任领奖戴花吗?”李桂喜爽朗地笑了:“只要对人民的事业有利,我乐意!”
两年过去了,奋斗初见成效,全县实实在在的山楂种植面积达到四万六千亩。
解放三十多年后的绛县县城仍然是街道狭窄、破烂拥挤,象一堵无形的墙束缚着农民进城的欲望,限制着第三产业的兴起。
李桂喜感到了强大的压力。经过一番周密思考,他与县委和县政府负责人一起讨论制订城市建设方案。然而,新街要开,旧街要扩,搬迁户的苦愁,“钉子户”的纠缠,财政资金的困难……,一大堆难题摆到他的面前,有人怀疑县委书记的能量。他们似乎不信,家在运城的李桂喜,会把绛县县城的建设真正放在心上!
李桂喜用行动作了答复:他把这些“钉子户”的头头一个个找来,一面批评他们要顾全大局,服从县委的安排,一面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逐个切除了“肠梗阻”。十几天后,拓宽的街道两旁,奇迹般地闪出大片空地。
李桂喜还身先士卒,带着县委和政府机关的三百多名干部,打着红旗来到街道基础工程工地,搞义务劳动。领导的行动影响着群众。于是,工人们来了,营业员来了,护士、司机也来了,两个月后,两条一千多米的主干街道铺成了。有人作了计算,义务劳动的总价值达十一万多元。
绛县城第一次有了象样的姿态,马路宽敞、楼厅林立、花草吐艳、树木泛翠。然而,李桂喜并不满足,在乡下,他同交通局的同志一道测量盘山公路;在八个集镇,他亲自描绘着一幅幅发展的蓝图。
事业需要人才,人才依赖教育。李桂喜查阅了历年的高考档案,绛县是稳定的“低档水平”。难怪经济落后,人才缺乏,愚昧与贫困原本就是“孪生兄弟”!
这种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李桂喜决心把教育的振兴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在城关、横水、南樊、大交四个集镇上,李桂喜把几百名教师召集到一起,组织大规模民意测验,让他们荐举最得力的教育局长。回到机关,他又同六十多名选任对象逐个谈话,最后把三名信任的“强手”推了上去。与此同时,绛县人民政府在《山西日报》显赫位置刊登广告,面向全国招聘合格的教师。
李桂喜深深感到了办学条件的重要。他同分管文教的副书记商量后,集中几辆大客车,把各乡镇的负责人拉上,到集资办学较好的晋东南转了一圈,回来后,他总结说:“不要以为教育是个慢功活就撒手不管,我们的事业不应受任期的局限,今后考察干部的‘政绩’,首先要看基础型工作做得如何!”他的话不多,但人们都懂得它的份量。
“办学热”很快兴起了,这是绛县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几个月内集资总额达到四百多万元。
一排排现代化的校室落成了。李桂喜又把精力转到抓教学质量上。在县城听过课后,他又多次出现在农村学校的课堂上。为了迅速提高师资水平,县上投资七万元,建起了教师进修学校;与此同时,又把一批教师送往外地培训。
一条深深的足迹留在绛县的大地上,人们希望它不断地伸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