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农村汽油、柴油、煤油为何紧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6-27
第5版()
专栏:心里话

编者按:解决石油紧缺问题,总的办法应是:一靠增产,二靠节约。我国石油生产的好形势,是众所周知的;然而,如何节约使用油料,却还没有引起社会广泛的重视。当前,浪费油料的情况是相当严重的。
以下现象可以作证:一些原来可以烧煤的工业窑炉,过早地废弃烧煤,改烧石油,而且烧油量大;不少早已注册淘汰的、耗油量大的机车机器,依然照常运转运行;许多货运卡车,经常是空车快跑;一些单位对油料管理不善,滴、漏严重,甚至发生起火事故。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这样一来,本来不必消耗的油料被消耗了,本来可以节约的油料被浪费了!油料的浪费,已成为许多地方油料紧缺的原因之一。
因此,缓解石油紧缺的状况,人们就不应只把眼睛盯着上级,要求多多供应,多给指标,而是应该在节油挖潜上也多作些文章,多下些功夫。这样,一抓增产,二抓节约,加上第三——打击那些营私舞弊、囤积倒卖石油的不法分子,三管齐下,从各方面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石油供应紧缺状况,就可望得到较大改善。
  农村汽油、柴油、煤油为何紧缺
当前,农村民用汽油、柴油、煤油都很紧缺。汽油,国家牌价是六百六十元一吨,议价的已达一千一百三十元,黑市价格高达一千四百元;柴油和煤油也是货少价高。
四川垫江县的一位农民不久前写信给四川日报说:“农村照明主要用煤油。今年一季度,我们这里每户只供应了二斤半煤油。目前,市场上一些商贩不知从哪里搞到一些煤油,每斤售价一元多。就是这样的高价油,大家也很难买到手。……”
作为一名石油战线上的职工,我对此迷惑不解:我国石油连年增产,最近国际市场上原油价格一跌再跌,可是为什么有些地方的农民连点灯的煤油都买不到?我该问谁呢?
四川遂宁市川中石油矿区宣传科 王能贵
  调查附记
从去年秋天开始,本报不断收到读者来信,反映农用柴油、煤油供应紧缺。今年春耕大忙时节,这种呼声更加强烈。为此,记者走访了国家计委、国家经委、中国石化销售公司等单位的有关负责人,他们对读者提出的问题作了如下答复:
我国石油年年增产,去冬今春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不断下跌,这都是事实。但我国的石油远没有达到供大于求的程度。对于用油,国家一直实行着以计划供应为主的办法。去年下半年开始,石油供应呈现紧张趋势,这是供求、供销这两种关系的平衡与协调被打破所致。去年上半年,我国工业生产的速度,已大大超过石油生产的增长,给能源供应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与此同时,新的用油机具也在大量增加。去年增加机具约七千万马力,按一马力年耗油五十公斤计算,就要耗油三百五十多万吨。工业新项目的增加,也需要大量油料。由于电力供应紧张,许多地方引进柴油发电机,也加大了用油的负担。同时,机具使用率不断增大,如一辆出租小汽车的运行率,就比过去高好几倍。这些都是造成目前油料供应紧缺的重要原因。
我国的石油供应主要是两种办法:一种是平价油,全部是计划内分配供应;一种是高价油,大部分作为计划外的议价销售。近年来,为了适应搞活流通渠道的需要,石油供应指标主要是增加计划外销售部分。针对去年上半年用油量剧增、平价油供应矛盾突出的势头,石油销售部门采取了计划外油多渠道放开销售的对策。这种做法在一段时间内满足了新增机具与生产的需要,但问题也很快暴露出来。主要是,由于销售口子开得过大,销售指数迅速上升,造成供与销之间严重的比例失调。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单位以挖库存来填补空缺,这就为日后供油紧缺埋下了隐患。
生产上用油紧缺,直接影响了民用煤油的供应。今年,民用煤油在用户不断上升,需求量不断增大的情况下,计划指标比去年减少了4%。而且,这些本来只应该民用的煤油指标,在各地却大量被工业和农村工副业挤占。柴油供应紧缺后,许多原来靠柴油发电照明的农村关机停电,大量农户又加入点煤油灯的行列,使煤油供应紧缺问题更加显得突出了。
尽管如此,但如果各地实行严格管理,石油供应还不致于难以为继。应该指出的是,各地有些不法油贩子使用多种手段套购油料,数量达几千斤、上万斤,高价倒卖,牟取暴利,甚至掺杂使假,坑害用户。也有一些石油销售部门以油谋私,油料分配不合理,以致出现有票无油,无票得油的现象。有些销售单位在卖油时搭配滞销商品,使油料变相涨价,甚至与油贩子勾结,共享非法所得。所有这些,都加大了石油供销矛盾,在一些地方造成油料奇缺,群众怨声载道。
目前农用柴油、煤油紧缺的状况,已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他们正在采取措施,调整计划,增加石油的供应量。有关方面负责人指出,各地石油销售部门必须严格执行计划,堵塞漏洞,并利用宣传工具定期公布油料分配指标,让群众监督销售情况。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纠正石油销售中的不正之风,制止倒买倒卖油料活动。另外,还希望各用油单位和个人努力节油、节能,杜绝浪费。总之,只要上下同心协力,是能够改变目前石油供应紧缺的状况的。 本报记者 李而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