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野三关的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6-28
第2版()
专栏:长话短说

  野三关的经验
  江畅
两年的时间,昔日偏僻、闭塞、穷困的野三关,面貌大变,兴旺起来了。经验是什么?从《“劝商”篇》的报道可以看到,重要的一条是:商业活。
据我所知,野三关地处深山之中,虽然闭塞,但资源丰富,盛产木材、土特产品,如木耳、香菌、天麻等都有优势。然而,“商不出则三宝绝”。群众没有做买卖的习惯,囿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尽管有丰富的土特产品,也只是自产自食,或自生自灭,浪费在深山老林之中。
经过“劝商”,这里的干部开始觉悟:其一,引导而不是强制农民破除旧习惯,投入到商品交换中去;其二,做生意的物质基础是产品,干部开动脑筋,开辟多种门路,把本地的生产迅速发展起来,于是,商业活而百业兴;其三,当地供销社和外地经营单位以及个体户之间不是互相排斥,而是融为一体,互惠互利,各方生意都兴隆。
对于务农来说,只要有土地、种子、农具等,适当加以管理,就会有收获;但对于发展商品经济来说,情况就要复杂得多,进行起来也艰难得多。比如,市场信息要灵通,生产的产品要有优势,产销渠道要畅通。野三关区的干部和群众围绕发展商品经济,从观念上的改变到生产目的和经营手段上的改变,一环套一环,取得了比较显著的经济效益。他们的经验值得借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