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团圆——记荣氏亲属在北京的团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6-28
第4版()
专栏:

  团圆
  ——记荣氏亲属在北京的团聚
  本报记者 计泓赓 冯霄
大门开了,我们回来了!
“近乡情更怯”。二百多位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联邦德国、巴西、瑞士等地的荣氏亲属,从各自乘坐的机舱里,几乎都是目不转睛地俯瞰着、俯瞰着……终于,望眼欲穿的故土、魂牵梦萦的山山水水展现在眼前了。一度屏息静气的机舱内顿时活跃了起来。久别重逢的喜悦涌上了这批久居海外的炎黄子孙的心头,人们的心跳加快了,兴奋、激动的泪水止不住地流了出来。
他们忘不了,1976年中国响起一声春雷,万恶的“四人帮”倒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把中国的乾坤扭转了。第二次解放的冲击波,一直冲击到大洋彼岸。“振兴中华”
“对外开放”……这时代的最强音,一直震荡着他们这批海外赤子的心。
他们忘不了,自己的祖辈荣宗敬、荣德生,从本世纪初起,靠四部石磨起家,历尽艰难,发展中国的民族工业。荣氏先辈在中华大地上,留下了深深的脚印,洒下了艰辛的汗水。
他们忘不了,他们的亲人荣毅仁,怎样受到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重视,委以重任,寄以希望。近七年间,荣毅仁所领导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开创新业,在海内外建立起信誉;荣毅仁并且担任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职务。荣氏后代正在继承并发展先辈的事业,这是荣氏亲属的光荣。
6月15日抵达北京的荣氏亲属观光团,年长的要算荣毅仁的胞兄荣尔仁,他居住巴西,今年七十九岁。最小的是荣毅仁大哥的外孙女李始回的儿子尹兆光,才一岁零二个月。荣毅仁兄弟是荣家的第二代,论辈份,这出生在美国的小不点儿,是第五代了。在北京三天的观光游览中,这小不点儿或被背在身上,或坐在小推车里,或骑在父辈的脖子上,咿咿呀呀,招人喜爱,成了观光团中的“小明星”。
这是荣氏亲属团聚的一次空前的盛会。北京香山饭店的大餐厅,拥抱,亲吻,欢笑,雀跃,叙旧……一幅幅感人的场面,一首首团圆的心曲,连不是荣氏亲属中的人,也不由得眼睛湿润了。
“中国的大门开了,我们才能回来大团圆啊!”
“我们分散在好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少人彼此之间也是远隔关山,各忙各的。即使住在同一国家里,一东一西,一南一北,平时也难得见上一面。喏,我就有近一半的人不认得啊。”不少人这样说。
6月18日,邓小平同志在人民大会堂接见荣氏亲属回国观光团,欢乐的气氛更达到了高潮。小平同志说,你们荣家对发展民族工业作了贡献,是有功的,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人民是不会忘记的。自从粉碎“四人帮”后,我们创造了一个好条件,使你们能够象今天这样很好地团聚。你们的团聚是件喜事,我们还要争取整个民族的大团结。小平同志的一字一句,象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一个海外赤子的心田。
不少荣氏亲属说,他们经历过不少场面,但小平同志、彭真同志的接见和亲如家人的谈话,是他们一生中最难忘、最激动的时刻。他们拍过不少照片,但是与小平同志、彭真同志的合影,是他们一生中最珍贵的一页。
金 色 的 桥 梁
荣氏亲属中的第三代“智”字辈,正当盛年,不少人从事机械、电子、纺织、面粉、医学、文教等事业,在国外的社会地位比较高。他们也象自己的祖辈一样,有着很强的爱国心、事业心,身居海外,不忘故国。七十年代尼克松访华后,荣毅仁在香港的侄儿、电子专家荣智鑫,在美国的外甥李乐莘率先与国内有业务往来。
年过半百的,美国及香港益雅基公司董事李乐莘和他的夫人王明俪操着一口流利的上海话,在香山饭店的大厅里与我们亲热地交谈。回国观光的兴奋,驱走了长途跋涉的疲劳,他毫无倦意,侃侃而谈,他夫人不时地从旁插话。他说:“早在1973年,我们就与中国技术进口总公司有业务往来了。”
他的夫人也很健谈,接着李乐莘的话说:“中技公司提出要把山东的出口丝绸搞上去,我们就介绍意大利。意大利的丝绸制品在世界上很有名气,设计的花样好,不皱不缩。意大利与烟台方面合作,设计好样品到国外推销。最近烟台的丝绸制品在联邦德国参展,受到外商普遍好评。人们都很奇怪为啥烟台的丝绸格能(这样)好。”
李乐莘又接着夫人的话说:“凡中技公司委托我们的,随便什么事我们都做,当然我们主要搞成套设备。中国农民占80%,荷兰的农业比较发达,饲料配方有独到之处,我们就介绍给广东农村,现在合作的饲料厂就快开工了。”
在国外紧张繁忙的日子里,心中时时惦念着中国四化大业的荣氏亲属,何止是李乐莘夫妇。沙曾鲁,这位荣毅仁的侄女女婿,五十七岁,是荣氏亲属中长期研究核能安全的专家,从事核能研究已有二十多年,在美国著名的阿岗国家研究所已工作了十九年,在国外享有盛誉。能源工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条件。沙曾鲁对此十分关心。他说,国家经济的发展,能源可以说是第一位的。“中国发展核能的道路是对的。中国采取的是先进的压水反应堆,我在五年前就曾建议过。它具有一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安全壳,不论壳内发生什么变故,安全壳都会将放射物严密地封闭在壳内,使放射性东西漏不出来,不会影响外界。”
讲到这里,沙曾鲁强调说:“你们不要写我个人,但一定要把中国正在建设中的核电站是安全可靠、没有什么污染这点写出来,让大家放心。”
眷眷之情,多么动人心弦、感人肺腑!
荣毅仁的侄子荣智宽,是巴西环球公司总裁,在巴西具有相当高的社会地位,曾随巴西总统和外长出访,比较了解我国的政策和国情。他说,巴西环球公司正准备帮助中国出口煤炭,并进一步与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及冶金部洽谈,拟向中国出口品位高的巴西生铁。他诚恳地说,如果国内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特别是交通、通讯条件能适应外商需要,就会有更多的外商来中国投资合作。他十分乐于牵线搭桥。
荣氏亲属中的科学家、实业家并不仅仅沉醉于叙桑梓之情,尽团圆之乐,他们还在难得的宝贵的短短几天中,挤出时间为故国故土多作贡献。荣毅仁的侄女荣智美,16日随团乘车到天安门,没有顾得上游览,说要利用时间到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去“办点小事情”。这位年过半百的女强人,是联邦德国尤尼可可公司经理,她为促进两国贸易起过重要作用,今天还在继续奔波。沙曾鲁也忙碌异常,17日他应邀到清华大学讲课,题目是《最新数学计算流体力学》,还参观了实验室,并提出一些建议。
就这样,荣氏在国外居住、工作的众多亲属,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岗位上,为沟通中国与他们所在国的经济技术贸易往来,搭起了大大小小的桥梁。这是以爱故国、爱故乡金子般的心凝聚而成的桥梁。
他们的心向往中国
“十年没来北京了,北京的变化真大啊。那时主要只有十大建筑。可现在,大建筑简直成百上千。人们衣着漂亮,不再是过去灰蒙蒙一片了。”从美国回来的荣毅仁的外甥、眼科专家李振宇边参观边感叹说。他的夫人李蔡维,是第一次回来,她说:“北京比我想象的要好得多,人们好象都很开心,也很年轻。”从巴西回来的荣毅仁的侄女荣智怡,她的十六岁的男孩刚放暑假,第三天就跟着父母来中国了,他一再向妈妈表示,他对中国喜欢得不得了。荣智怡的丈夫宋能范,对上海很熟悉,他说:“我住巴西圣保罗,和上海很相象。可现在上海干净得多,很少见到乱扔纸屑、果壳、随地吐痰的现象了。过去上海黄包车、三轮车、脚踏车乱作一团,现在市容井然有序。”17日他们一家三口利用中信公司宴请的机会,登上了目前北京最高层——国际大厦二十九层,极目四望,高楼林立,绿树成荫;就近俯瞰,那横贯东西的长安街——建国门外大街,东伸西接,汇成一条笔直宽阔望不到头的雄伟长街,“啊,北京太美了。”宋氏夫妇深情地赞叹着。
最使人感动的,是一对盲人伙伴。
荣毅仁的侄女荣智顺年轻的时候就双目失明,随她一起来的美国朋友也视力微弱,近乎是一个盲人。他们二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合营着一爿咖啡小吃店。荣氏亲属鉴于荣智顺行动不便,劝她不必长途跋涉,来中国参加团聚了。但是,荣智顺四十多年来时刻都在思念着故国和亲人,无论如何不肯放弃这次机会。她同伙伴商量后,毅然关掉店门,一同到中国来了。6月16日上午,阳光明媚,气候宜人。在拥拥簇簇的故宫内,荣智顺右手拄着拐杖探路,她朋友挽着她的左臂跨过了一道道高高的门坎,来到坤宁宫时,她的妹妹荣智文告诉她:“你现在站在坤宁宫,是明代皇帝居住、清代皇帝结婚的地方。”她兴奋地说:“这个皇帝结婚的殿一定很漂亮吧!?”周围的人都笑了。有人说,这里的建筑都是五百多年前建造的啊!她连连点头说:“真了不起!”
17日荣智顺和她的伙伴又随团来到八达岭。有的亲属劝说,已经到长城了,你们不要再上去了吧?”“不,I Want go(我要去)。“我回国就是要爬爬长城,现在总算达到目的了!”他们俩在亲属们的关照下,终于艰难地登上了长城最高的烽火台,她一边擦着汗,一边对亲属们诉说自己喜悦的心情。一位记者向她介绍说:“长城连绵一万二千里,是世界最古老的伟大建筑之一。”她开心地笑了,对她身边的伙伴意味深长地说:“我们没有白来,我所出生的国家是个多么了不起的国家,她有文明的历史,也有光明的未来。”
赤 子 献 诤 言
一路观光,客人们有的谈了精辟的见解,有的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宝贵建议。
荣智美,这位德中贸易的积极促进者,鬓发挂霜,勤于思索。从1954年迄今,她一直呆在联邦德国。三十二年间,她是联邦德国经济起飞的目击者。她说:“战后,当时的生活很艰苦,一般人家,买桔子、香蕉只买一个,西红柿也只买几个。今天发达了,人们的生活也不铺张,德国人总是一文钱一文钱地积累。富,是靠干,靠积累的。中国人口多,一家三口,每人每月收入一百元,如能节省二十元,一家就能省下六十元,算一算,全国就能节省下多少。人民币存入银行,国家就可多搞基础建设,如发展电力、铁路、交通、通讯等。中国的基础是延安的前辈打下的,现在的年轻人应该在这个基础上好好建设。中国所要的就是这种精神。”
她凝视远方,顿了顿,又说:“我们在海外的人贡献太少,只是希望在延安前辈打下的基础上加上一点点。”
香港南洋纱厂总经理、香港纺织业联合会主席、香港基本法起草咨询委员会委员荣智权,是荣毅仁的侄子,他是第一次来北京。他与深圳合办的南方纱厂,开工已经一二年了。他说:中国有的工厂很好,但管理水平差。现在规定厂长有职有权,很好。厂长不能有赏有罚,不能开除非开除不可的工人,就很难管好工厂。”他以自己多年的经验,谈了经营之道:“应变力、质量、服务,三条缺一不可。应变力就是客户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不能自己生产什么叫客户购买什么。服务、推销是连在一起的,香港人懂得生意经,非常重视推销,选干练的人才搞推销,主动找客户,为客人服务好。譬如你们来采访,你们当然要主动找我,围着我坐,而不是叫我去找你们。”
荣毅仁的女婿、澳门中华总商会会长马万祺之子马有恒,经常往来于澳门、珠海之间,一个星期要来珠海三次。他说:“特区建设工业要多些,商业要少些。”他说得很对。我国四个经济特区正在发展以外向型工业为主的经济。
“爱——我 心 中 的 歌”
“爱——我心中的歌”,在人民大会堂和北京饭店的两次欢迎宴会上,荣智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引吭高歌。这是他很喜欢的一首美国歌曲,他认为这首歌很能代表他和荣氏亲属回国观光团大伙儿的心。的确,他一首高歌,举座为之动容。他是荣氏家族中富有天才的艺术家。能作曲,当过导演,最近几次回来就考虑要拍一部中国的电影。他说,请你们把我们海外赤子思恋故土的这份心意,传达给故国所有的亲人们、朋友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