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根治淮河第一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08-09
第2版()
专栏:

  根治淮河第一年
根治淮河第一年工程的完成,在中国水利建设史上是一个奇迹。
在一九五○年冬至一九五一年七月前后约八个月中,共计完成了可控制淮河干流七十二亿多立方公尺洪水的润河集蓄洪分水闸,完成了可灌溉九万亩耕地的石漫滩山谷水库,完成了复堤、疏浚、沟洫等土方工程一亿九千五百万公方。如果把这些土筑成高、宽各一公尺的土墙,其长度达二十万公里,可环绕地球赤道五周。
这个奇迹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呢?在工程胜利完成时,淮河流域的人民作了这样的结论:“没有共产党,淮河治不好!”
是的,如果没有共产党的领导,要完成如此艰巨的治淮工程是不可想像的。在治淮方针上,去年十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明确提出了“蓄泄兼筹”的方针。人民政府领导治水的主要着眼点是如何利用水。不仅要根除水患,而且要发展水利,为将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奠定基础。而国民党反动统治者高唱“导淮”二十年,却根本没有想到过建造“蓄洪工程”,以发展淮河水利。从前在封建势力统治下,淮河流域上、中、下游地区向来存在着难以调解的利害矛盾,根本不可能提出一个上、中、下游互相兼顾的治淮方针。今天在毛主席和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上、中、下游地区密切合作,历史上无法解决的矛盾问题,都迎刃而解。在工程经费上,国民党高唱治淮近二十年中仅用去七亿多斤粮食,而其中绝大部分又均为反动统治者所贪污中饱。今天,人民政府用于治淮第一年的经费即远超过此数。在人力的动员上,河南、皖北、苏北三个沿淮河省区去冬今春动员的民工即共达三百万人,全国各地前往参加治淮的水利专家、工程师以及各种技术人员共一万六千多人,这也是中国史无前例的。为了保证工程所需器材物资的及时供应,治淮委员会派出数千名工作干部在水陆交通线上组织了庞大的运输网,设立了数百个转运站;各地铁路局也保证要优先运输治淮器材,淮河的船只几乎全部组织起来为治淮服务。仅皖北一区动员来运输治淮器材的大小船只就有八千多只,大小车辆七千四百多辆,参加的船工有六万人,陆运民工有九十多万人。这一庞大运输网使二十亿斤的治淮物资,从关外的东北和南方的海边,以及山东半岛和中原腹地源源运到治淮工地上。
从开始到结束,治淮工程都得到全国各地人民的积极支援。要什么,有什么。如建造石漫滩水库和润河集分水闸的成千上万的技术工人,就是来自上海、杭州、南京、无锡、郑州、开封等大小城市的。润河集分水闸工地上缺少石工,治淮委员会请山东省人民政府帮助解决,不到十天,一千六百名石工即集中赶到了润河集。分水闸工程需用二万公方黄沙,皖北嘉山县人民政府立即组织了大批民工,由县人民政府的负责干部亲自领导,在三十五天内就将二万公方黄沙按期送到了工地。治淮民工需要大批医生帮助防疫治病,中央人民政府和华东、中南等地立即派来了七个医疗大队,配合当地原有的医生,组成了一个三千多人的白衣战士队伍。
在工程中由于接受了苏联的先进的经验和方法,无数的困难都被战胜了。如果按照旧的技术观点和工作方法来作,治淮第一期的工程不仅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而且根本不可能完成。润河集分水闸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
要建造一座一千三百公尺宽,二百公尺长的巨大水闸,而且一定要在短短的三个月内完成,这是非常困难的。按照老的作法,像这样大的水闸,至少要打一万二千根基桩和一万平方公尺的板桩,仅仅打桩就得打半年。而且板桩还必须是美国的洋松,闸门必须是英国伦敦的出品。但是,我们接受苏联的先进经验解决了这个问题。苏联专家介绍了一种新的设计方法,整个工程一根基桩都不用;同时不打板桩。我们用淮河对岸的粘土铺设成不透水的粘土层,代替了美国洋松;巨大的闸门,也在上海人民自己的工厂里制造了出来。具体施工中的各种困难,如固定河槽下面发现流沙、泉眼,也在苏联专家的具体指导下,得到解决。这些都是在过去反动统治时代不可想像的事情。过去在国民党统治时代,苏北的杨庄活动坝,做了二十二个月才完成;小于润河集分水闸数倍的邵伯船闸,做了十八个月才完成。上项工程的闸门,比现在润河集分水闸的闸门小得多,简单得多(仅宽十公尺,且非动力启闭),但过去却是依靠英国厂商制造的。
治淮第一年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国抗美援朝热情的鼓舞,数百万工人、民工和工程人员们在工作中发挥了高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了工程的如期完成。修建润河集分水闸的工人和民工在“与洪水赛跑”的口号下日夜突击工作。来自上海的装闸门的五金工人,在一百多度的酷暑下和连绵的阴雨里,整日坚持工作。起重工人在技工配合下,装置闸门上的油压筒,起初三小时装一个,后来提高到一小时装三个。铆钉工人开始要以十二小时才能钉好一扇闸门上一万左右的铆钉,以后只需要五个钟头。艰巨的濉河疏浚工程,三十万民工和砂礓土、地下水进行了不屈的斗争。砂礓土小如鸡蛋,大如巨石,坚硬得像铁块一样,许多民工虽然手上被磨出又硬又厚的茧皮,脚被擦破流血,仍然坚持工作。为了排除地下水,他们在六十里平地开河的工段上,用四百多辆水车,四千多个笆斗日夜不停地排水。……
用不着列举更多的例子了。上述事实已说明了治淮第一年的奇迹,是三百万工人、民工、技术工人和干部们在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决心下,在共产党和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苏联先进经验的帮助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用无比的劳动热情与智慧创造出来的。
从治淮工程中,人们可以具体地看到新中国的无限美好的远景。
(新华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