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高效益的工程——记天津中环线工程党风民风的变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7-02
第1版()
专栏:

高效益的工程
——记天津中环线工程党风民风的变化
本报记者 石德连
7月1日,环绕天津市区的中环线工程全线竣工通车。这是天津市共产党员、广大人民群众向党的生日献的一份厚礼。
一年前,曾经拥挤不堪的街道,被开拓出一条五十米宽,三十四点五公里长的平坦大道。新建大型立交桥八座,跨河桥、行人桥九座,埋设排水管道七十多公里,铺设柏油路一百六十多万平方米。沿途搬迁单位三百八十六个,居民三千八百九十三户。
整个工程只用了短短一年时间。
“一年建设十年不净”的陋习为之一扫。通车这天,快慢车道之间的绿化带,已经栽上塔松和月季;一条条乳白色的分道线,整齐排列;一个个造型新颖的花坛、雕塑、绿地,装点在一座座立交桥和大道两侧……政府为人民办事人民不让政府作难
过去,天津人民中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天津一大怪,汽车没有自行车快。”
不错,天津这个老城市,道路弯曲狭窄。解放以来,交通运输量增长二十六倍,自行车增长数十倍,道路却只增加二点六倍。因此,“行路难”成了一个突出问题。
这个问题,经历了几任市长,议论过多次,因为在市区动大“手术”,搬迁任务大,迟迟没有下决心解决。去年初,中共天津市委、市政府广泛征求意见,多次到现场调查,七次专门讨论,终于作出了建设中环线工程的决策。
政府为人民办事,人民不让政府作难。凡是改造老城市的地方都知道,搬迁中最头痛的事是说服“钉子户”,而在天津中环线工程中,没有一个“钉子户”。
在搬迁的日子里,人们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着,争先办理搬迁手续,有的不用周转房,有的不要搬迁费,仿佛只有一个念头:“一切为中环线让路”。记者见到这样几个感人的场面:
建生巷八号的新主人王铁锁,两天前刚搬进油漆、粉刷一新的洞房,而今,崭新的家具已搬到院子去,正等着装车呢!他说:“政府为人民办好事,咱不能让政府作难。”
一位教师挤到正办理搬迁手续的人群前,说:“我家已经搬完了,没有时间办手续,这是我的钥匙和图章,请你们代办一下。搬迁费我不要,今后分房由政府安排。”扭头走了,谁也不知道他的姓名。
公建单位更干脆:“我的孩子我抱走。”他们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搬迁一部分,投产或经营一部分,影响生产或经营的单位很少。
为什么前几年“钉子户”那么多,而今如此顺畅呢?因为,广大居民从政府年年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中受到教育,民风越来越好。特别是政府说话算数,取信于民,绝不亏待老百姓,老百姓也就乐意服从政府安排了。为民工程少扰民施工现场“三不断”
民风在变,中环线施工队伍的风气也在变。留心的人都知道,无论什么地方修桥铺路,总要立一块“禁止通行”的牌子。“困难一时,方便一世”,过去都认为符合情理。现在,市政工人不这么看了,他们说:“为民工程少扰民”,在“困难一时”上作文章。“禁止通行”的路牌变成了“施工现场,注意安全”。在交通要道施工,事先就铺好辅助道路,保证交通通畅;商店、医院、工厂门前施工,不用人说,土堆躲开了门口,沟上搭起了便桥;水、电、交通“三不断”,工厂照常生产,商店照常营业,车辆照常往来,居民照常生活。
三十四点五公里的工程,做到“三不断”并非易事。象中山门立交桥,要跨越一分多钟通过一列火车的京山铁路;普济河立交桥要经过一个火车编组站,车更多,一分钟不能停。可是,有的桥桩距离路轨只有一米半,几十吨重的大梁还要架上去,难呀。市政工人说:“天大的困难我们克服。”不久,两座大型立交桥顺利飞架起来了,火车没有因为施工停过分秒。
施工行业风气的变化,产生了神奇般的智慧和力量。为了不碰“天罗”和“地网”,他们精心施工,由打桩改为压桩、灌注桩等施工方法;修路人想着行路人,他们由专人疏导南来北往的车辆和行人。在“三不断”的情况下,只用八十七天,立交桥建成了,人与人之间也搭起了一座无形的桥,沟通了人们的思想和感情。上上下下,工地内外,共同协作,互相支援,蔚然成风。
“神劲”非自金钱来
但为国家打算盘
李瑞环市长曾对市政工人们说:“市里给你们布置了一个大舞台,你们要唱出一台有声有色的好‘戏’。”
在这个舞台上,有曾经在引滦入津工程中立功的英雄好汉,有带着体内的肿瘤坚持完成设计任务的工程技术人员,有工资、职务、年龄“三到头”,退居二线又出征的领导干部,有退休后不受高薪聘请重返前线的老工人,有多次推迟婚期的“大小伙子”,也有曾经“四进宫”(劳教)的失足青年。他们每天在工地奋战十几个小时,哪来的这股“神劲”?
有人说:“是拿钞票‘砍’出来的。”不对。这是一支金钱“砍”不动的队伍。一天晚上,两个民工来到一工区三队副队长、共产党员张传武家,说是来玩玩,放下一包桔子就往外走。张传武打开一看,还有齐刷刷的一千元“大团结”,顿时火冒三丈,顺手扔出窗外。两个民工拾起钱,又回来了,张传武严肃批评他们说:“我看的是你们干活好,让你们干,不是看的钱,拿回去。”因此,民工们都说:“中环线就是风气正。”
英雄的建设者们并非不重视金钱。从设计到施工的各个环节,处处精打细算,力争用最少的钱办更多的事。负责施工的市政工程局,听说资金紧张,自己掏腰包建筑了两座大桥。
他们也常打钱的“算盘”,但总是为国家,为社会打算。这条中环线,照一般情况施工,要用三年的时间。如果一年建成通车,提高行车速度,增大交通容量,就可多创社会经济效益三亿元。因此,市政工人们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拚命往前赶。(附图片)
图为造型独特的中山门蝶式立交桥剪彩通车盛况。 金婉鲍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