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阅读
  • 0回复

黄文欢新著《沧海一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7-04
第6版()
专栏:

黄文欢新著《沧海一粟》
寒江
杰出的越南无产阶级革命家黄文欢同志在摆脱黎笋集团的迫害,毅然去国,继续从事革命活动七周年之际,出版了他撰写的二十多万字回忆录《沧海一粟》。这部著作记录了作者六十年的革命生涯,它从一个侧面向人们展示了越南革命的发展历程。作者从少年时代起,在风雨如晦的殖民统治下不堪忍受亡国之苦,决心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历尽坎坷,后来得到胡志明主席的指引,投身革命。从此,他把一生奉献给争取祖国独立解放的事业。在漫长的岁月里,他奔走革命,为坚持真理而奋斗;晚年又不遗余力地同背叛革命事业的黎笋集团作坚韧不拔的斗争。作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黄文欢同志把自己对革命的贡献比喻为“沧海一粟”,这愈益使人看到他的谦逊美德和博大胸怀。他一直没有停止战斗,撰写回忆录,就是他对准黎笋集团的投枪。他在这个回忆录的前言中写道:
“在几十年革命生涯中,我从未想到撰写回忆录。即使在河内工作的那些年,党史研究会多次要我写下个人一些革命活动的回忆,以作为党工作的一个部分,我也不准备写。因为我对革命的贡献只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
但在与黎笋二十多年共事中,他看到黎笋背着胡志明主席搞阴谋,进行了许多见不得人的危险活动,直至公开背叛革命事业,把越南人民引向灾难的深渊。出于对革命事业的责任感,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他义无反顾,决定写回忆录,“不仅是为了记下自己对革命极其微薄的贡献,而主要是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阐明胡志明主席在各个革命活动时期的主张、路线和工作方法,同时揭露革命进程中被黎笋故意掩盖、歪曲和抹煞的一些事实真相,以供今后关心越南革命的人们参考,而不受黎笋的雇佣文人的蒙骗。”
这就是黄文欢同志撰写《沧海一粟》的缘由。
《沧海一粟》展现了一个多世纪以来越南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前仆后继,不屈不挠地斗争的图景。在具有革命传统的越南义静地区,几代人连绵不断的斗争,激发了年青一代为革命而献身的精神。黄文欢同志和他的同代人就是凭着争取民族独立的信念走上革命道路的。从灾难深重的故土到异国他乡,在风云多变的年代和艰难复杂的处境中,他苦斗不息。回忆录中有一首作者早年所写的诗,寄寓着这个坚贞不渝的信念:
“青山一片绿葱葱,
故国遥瞻愁万重。
沉、赵峥嵘岩作壁,
杉、梅汹涌水成洪。
云横握岭途犹远,
雨涨嵬江渡未通。
迨递关河无限感,
缠绵家国百忙衷。
层峦凭作庄严誓,
收复江山再聚逢。”
《沧海一粟》用不少篇幅记述着他的同时代战友为革命鞠躬尽瘁的业绩,尤其对于同胡志明主席相处的几段回忆,作者对导师的深情怀念,跃然纸上。他特别写了一段与胡主席之间关系的插曲。那是1944年5月,当他回到国内,收到从一位中国国民党将领那里转来的胡主席在广西被捕后获释时写的诗:
“云拥重山山拥云,
江心如镜净无尘。
徘徊独步西峰岭,
遥望南天忆故人。”
他心情十分激动,心领神会,立即把诗中的暗喻告知战友们。两个月后,他机智地利用机会辗转地把和诗寄给胡主席:
“碧空未扫尽浓云,
难挽天河洗渴尘。
声气相求终有应,
断金频梦见佳人。”
诗中饱蘸着革命者之间无比纯洁的情谊。《沧海一粟》回忆了胡主席当年和作者相处的那些日子,至今仍使人缅怀不已。黄文欢同志在书中写了胡主席在四十年代鉴于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已经成形,为了争取一个有利于越南革命的国际环境,决定亲自去重庆会见蒋介石以及到昆明会见美国第十四航空队司令陈纳德的情景。这是鲜为人知的。回忆录还用不少笔墨翔实地记述胡主席在独立前后运筹帷幄,面对极其错综复杂的环境,同内外各种反动势力周旋,依靠人民,终于战胜了敌人的许多具体事例,给读者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
作为历史见证人,黄文欢同志以不可辩驳的事实记述了越南人民和中国人民的革命情谊。他曾数度来中国,早年在广州参加胡主席主办的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并在那里加入越南共产党的前身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后来,为了掩护革命活动,他又来到中国,跟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和一些抗日进步人士来往,并与中国国民党的几个将领打过交道。中国全国解放后,他到北京作为越南党和政府驻中国的代表;不久,首任驻华大使。在这本书的第六部分,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揭露了黎笋集团歪曲历史的卑劣伎俩,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客观地记述了中国对越南在抗法、抗美战争时期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援助的真相。在这一段的结尾,他写道:“中国对越南援助的二十八年(1950—1978)历史事实说明中国对越南援助是越南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取得胜利所不能缺少的国际因素。反之,最近几年(1978—1986)的历史事实也说明,没有中国的援助,越南陷进了极其困难而无法摆脱的境地。”
《沧海一粟》的第七部分“越南革命与黎笋的背叛”,是黄文欢同志着墨最多,也是本书最重要的部分。
从1957年到1979年,由于工作关系,作者经常和黎笋接触,对黎笋知之甚深。书中对黎笋作了恰如其分的分析——肯定他对越南革命也曾作出过一定的贡献,对他在革命过程中犯过这样或那样的错误采取了实事求是的态度。黄文欢同志简括地评价了黎笋,说他是“一个聪明、有丰富的政治理论和实践的人,但又是一个不诚实、对名位有很大野心的人。爱听阿谀奉承,讨厌忠实直言”。书中对黎笋从一个革命者走向背叛革命的整个过程提供了许多国际背景资料,较详细地揭露黎笋从任南方局书记到调中央工作后如何拉帮结派,排斥异己,逐步篡夺党内大权的经过。在许多重大问题上,诸如反对中国问题,同美国会谈问题,解决南方问题以及出兵侵略柬埔寨问题等,黎笋又是怎样背叛胡志明主席的路线,越走越远,终于把越南推向今天内外交困而不能自拔的处境。
书中对黎笋走上反华的道路作了相当深刻的剖析:在黎笋思想深处,有早年法国殖民主义者灌输的反华思想,也有六十年代以后苏联大国沙文主义诋毁中国的思想。黎笋的反华思想根深蒂固,只不过在各个时期表现不同罢了。1960年底他担任党的总书记,反华遮遮掩掩,但是已露端倪;苏联向越南提供军援后,他学着赫鲁晓夫的腔调,在内部加紧反华。中国在“文化大革命”动乱的年月,仍一如既往向越南提供援助,但黎笋却变本加厉,在内部散发王明写的反华小册子,而且作为干部必读书。及至抗美战争结束,黎笋为拼凑印度支那联邦,做起充当东南亚霸主的迷梦,利令智昏,更不把中国放在眼里,认为只要依靠一个超级大国,便可公开向中国挑衅,肆意反华。但结果正相反,时至今日,黎笋的反华只是给越南人民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
《沧海一粟》的最后,黄文欢同志详述了他不能继续留在国内,不得不离国的前前后后。这位越南无产阶级革命家虽已年迈,但壮心未已。为了祖国和人民,他不避艰险;为了实现崇高理想,他战斗不息。三年前,他在“去国四年有感”诗中述怀:“霜蹄蹇滞志仍坚”,“枕戈待旦换新天”,正表达了这样的思想。
综观全书,象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越南近代历史的许多重要方面;同时,人们通过作者在这个历史舞台上的活动,可以看到他鲜明的爱憎,强烈的正义感,广阔的胸怀和崇高的情操。历史将证明,在与黎笋集团的斗争中,他是正确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