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学习“武训历史调查团”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08-10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学习“武训历史调查团”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编辑同志:
《武训历史调查记》的发表,不但清楚地刻划出武训的丑恶形相,而且更进一步证明了两个多月前人民日报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对武训所下论断的正确,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历史研究和思想批判工作的范例。
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展开以后,许多报刊,特别是人民日报,连续揭露了武训的一生事迹及其兴办“义学”的真相,使许多长时间坠入武训迷魂阵的人都清醒过来了。如文中关于农民革命领袖宋景诗的斗争史实的描述,就有力地驳斥了“历史条件限制”论者的谬说,更有力地驳斥了孙瑜“一文一武”的欺骗。从这里我们深刻体会到:对历史人物及事件的评价,收集情况资料固然是重要的,但用什么立场、观点来分析这些情况却是更重要的。
过去关于武训事迹的记载几乎全部是站在反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加以歌颂的,而到了人民的手里,由于用人民的立场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加以分析,就得出相反的结论。一九二七年毛主席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曾经指出,当时在长沙城里,街头巷尾都听到人们谈农民在乡下造反,真是“糟得很”。这种议论是从何而来的呢?原来是“从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右派”来的。这种议论竟至使得“即使是很革命的人罢,受了那班‘糟得很’派的满城风雨的议论所压迫,他闭眼一想乡村的情况,也就气馁起来,没有法子否认这‘糟’字。”但在毛主席看来:当时农民所做的正是“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所要做而没有做到的事”。毛主席说:“这是四十年乃至几千年未曾成就过的奇勋。这是好得很。完全没有什么‘糟’,完全不是什么‘糟得很’。”足见同样的事,两个立场,两种观点,必然得出两种结论。武训过去之所以有如此众多的人盲目崇拜他,有的也是由于受了武训歌颂者议论的压迫,这些被压迫者,如果读了批判武训的文章还没有完全苏醒过来,那末,读了《武训历史调查记》后,是应该清醒过来了。
《武训传》的编导者孙瑜,对武训的事迹并非没有进行过实地的调查,但调查又怎么样呢?由于立场、观点不对头,调查的结果还是“武训站稳了阶级立场”、“为穷孩子兴办义学”、“为人民大众服务”。赵丹在调查体验中,当他看到了那种“其为名利熏心的庸俗气,借行乞兴学为幌子的不事劳动的二流子,几乎连最起码的庄稼人的气味都失掉了”(赵丹:“我怎样演武训”)的时候,还以为只是“一代不如一代”,“会伤害了真正武训的气质的”,而没有认识到武训本人就是一钱不值的奴才。由此可见最根本的问题是立场、观点的问题。因此,我们不仅要学习《武训历史调查记》的调查方法,还要学习它鉴别事物的立场和观点。
陈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