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开展勤工俭学振兴教育事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7-05
第5版()
专栏:

开展勤工俭学振兴教育事业
辽宁省教育厅 王显仁
1985年辽宁省勤工俭学总收入达一亿三千九百多万元,用于补充教育经费六千一百多万元,占总收入的44%。整个“六五”期间辽宁省勤工俭学的总收益是四亿多元,补充教育经费两亿多元,修建校舍一百多万平方米,解决教师住宅三千四百户,添置桌椅四十万套,购置教学仪器经费达一千七百万元,还上缴国家工商税七千二百万元。不少学校修建、充实了理、化、生实验室,图书阅览室,增添了电教设备,文体器材和师生集体福利设施。
实践证明,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广大师生从实践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凡是勤工俭学搞得好的学校和地区,都具有“三好三高”的特点,即校容校貌好,教学设备好,师生福利好;教师的积极性高,学生的思想觉悟高,教育质量高。勤工俭学确实是一项利国利民,振兴教育的好事。不少学校由于勤工俭学而复苏、振兴,有的成了实际上的重点学校,有的被评为先进单位。海城市同泽中学是1928年张学良将军建立的一所老学校,校舍破旧,1975年初又遭地震破坏,急需复兴。该校积极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举办工厂、农场、林场、花圃,去年总收入达一百零四万元。几年来,他们自力更生修复了校舍,又新建了三千六百平方米的教学大楼,盖了一百八十六间教师宿舍,充实了电化教育、职业教育的设备。他们还举办职业高中班,把教育与生产劳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起来,使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学校不仅提高了升学率,而且也为学生就业创造了条件。几年来,学校为城镇培养了一千三百多名技术工人,为农村培养了四百多名农业技术能手,一百多名职业高中毕业生被有关部门争聘一空。该校多次被命名为省、市先进单位。
目前,辽宁已办职业技术高中八百九十所,职业学校在校生(含中专、技校)已占高中阶段学生总数的46%。有些学校,特别是教育部门举办或改办的职业学校,往往得益于勤工俭学。勤工俭学的发展,不仅为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供经费、设施和实验基地,而且培养了一批专业教师和思想开拓勇于改革的管理干部。
新金县第五中学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初中,拥有年产值八十万元的互感器厂和一百二十亩土地的农场。他们用勤工俭学的收入建起了三千多平方米的教学大楼,现已改办为新金县农业实验技术高中,开设蔬菜、园艺、畜牧、家用电器等专业。为了适应教学需要,他们又充实了图书、实验仪器设备、新开辟了十多亩果园、葡萄园,新建了三个塑料温室大棚,引进国外矮化短枝型苹果,进行多品种作物栽培实验。勤工俭学与职业技术教育相互促进,已成为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
勤工俭学对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特别是普及偏僻农村和山区的小学教育具有积极作用。据统计,近几年辽宁省有一百多所农村小学,不同程度的免收杂费、书费、笔记本费和校内医疗费。有的还给家庭困难的学生以衣食补助。宽甸县干沟子小学的小龙头教学点,是一所仅有一个四年复式班的学校,整个学区横跨十里长的大峡谷,教师邵德林以奋发图强的精神带领学生开展勤工俭学,做到学生入学发给书包和学习用具,有时还发胶鞋。有一个女孩由于母亲去世冬天没有棉鞋上不了学,学校就把一双新棉鞋送去,她的父亲感动得流着热泪把孩子送到学校,使她免于失学。由于老师的言传身带,孩子们都很懂事,在课堂上认真读练、自觉完成作业。在课外低年级学生学会一般的作物栽培,高年级学生学会人参栽培和嫁接技术,还能给家里当小技术员,群众交口称赞,邵德林老师被授予辽宁省劳动模范称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