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纪念“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提出三十周年 致公党农工民主党分别座谈 希望运用法律形式切实保障这一方针实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7-08
第4版()
专栏:

纪念“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提出三十周年
致公党农工民主党分别座谈
希望运用法律形式切实保障这一方针实施
本报讯 记者傅旭报道:为纪念“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提出三十周年,中国致公党于7月7日和8日召开了座谈会。
在座谈中,与会者回顾了中共中央提出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三十年来的发展历史。他们认为,这一方针的提出既符合过去的实际,也符合当前的实际。三十年来,尤其是中共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多党派合作共事,互相监督,对于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加快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促进祖国统一,起到了巨大作用。要认真总结这三十年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清除“左”的东西,使这一方针得到更好地贯彻执行。他们建议,当前应开展“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十六字方针的教育,使她更加深入人心。他们希望,能够运用法律形式来切实保障这一方针的实施。
在座谈中,大家还谈了致公党的自身建设问题。他们表示,为了在新时期更好地发挥致公党的作用,要继续加强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与共产党真诚合作,为祖国统一和振兴中华贡献力量。
出席座谈会的有致公党中央主席黄鼎臣,副主席伍禅、许志猛、陆榕树以及在京的中常委和中委,还有致公党中央机关各部门负责人,在京大专院校的基层支部负责人。黄鼎臣和陆榕树主持会议。
又讯 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于7月5日和7月8日在京举行两次座谈会,纪念“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提出三十周年。座谈会由农工党中央副主席方荣欣主持,农工党中央副主席卢嘉锡及在京中央常委、中央委员和各方面代表参加。
座谈会上发言的同志回顾了三十年来“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提出后的历程。大家认为,这一方针是在我国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基本胜利的时候提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完全符合我国国情的。但是,在这一方针提出后不久,就遇到了挫折,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这一严重教训,应认真总结和记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拨乱反正,在原来八字方针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出了“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就成了现在的十六字方针。这给广大民主党派成员以极大鼓舞。卢嘉锡说,我们要学习辩证法,认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要互相监督,要以诚相见,以诚相待,实事求是地发挥政治监督作用。我们的宣传工作也要实事求是,不要只注意一个侧面,还要多注意和考虑几个侧面,我们的事业才能进一步发展。     
   (孟庆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