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阅读
  • 0回复

抹香鲸为什么“集体自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7-09
第5版()
专栏:

抹香鲸为什么“集体自杀”?
李庭兴
去年12月22日,有十二头抹香鲸在福建省福鼎县秦屿打水岙冲滩搁浅。这种被称为群鲸“集体自杀”的事件,国外屡见报道,而在国内只是数十年一见的奇闻。据当地有阅历的人士称述,秦屿这个地方五十余年间,巨鲸搁浅已是第三次了。
引起海洋生物学家和动物保护学者关注的群鲸“自杀”,究其原委,众说纷纭。从闽东迭次群鲸搁浅的实地考察,结合鲸的生理、生态学和功能形态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做出判断解释。
鲸是人们所知的最大的水中哺乳动物,而抹香鲸又是齿鲸目中最大的一种。抹香鲸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洋中,喜在热带、亚热带的温暖区域活动。抹香鲸在海上游泳,每隔二三分钟呼吸一次,经三至五次浅潜水后就转为较长时间的深潜水,呼吸时喷雾柱高三至五米。据研究,鲸的行动基本上依靠听觉,它靠鼻部和咽喉部的气囊发出一种特殊的高频声波,利用回声定位来捕捉食物和辨别方向,一遇底质浅平的近海,就可能听觉失灵。鲸的群体性很强,每到生殖季节,往往有二三头雄鲸与数十头雌鲸集群活动。闽东的几次群鲸“自杀”,都发生在东北风劲吹的秋冬至初春季节。这次秦屿十二头抹香鲸搁浅,据目击者报告:当天清晨,一群“大鱼”游入秦屿浅湾近海渔场,正值退潮,鲸群左冲右突,势若排山倒海。先有一头冲上沙滩,挣扎哀鸣,其余的虽顺潮水回到海里,但似乎听到遇难同伴的呼叫,又奋不顾身地扑上来,接二连三地纷纷搁浅,当潮水再度上涨时,虽有几头返海,但又拚命回扑,如此往复,直至无一幸免。根据鲸的行为生态和习性及实况考察,可以做这样的判断:鲸群受季节风、海温、冷暖流的影响,有可能误入浅近海,这时惊慌失措,听觉失灵,盲目乱窜,由于它有很强的群体性,只要有一头不幸搁浅,其余的就会尾随不舍,这就造成了鲸群的“集体自杀”。这种事件是鲸的行为失误和群体生活的习性造成的。
秦屿群鲸“自杀”,轰动省内外。厦门水产学院闻讯后立即组成了工作小组赶赴现场,选择一条保留得最为完整的雄鲸守护起来,进行测量,并将已被破坏的其他数条鲸鱼进行录相记录,解剖内脏,提取内脏标本。在当地县水产局、区政府和渔业队的支持下,租用一条渔船,将守护好的那头鲸鱼从海上拖运回校,制作标本,解剖研究。
厦门水产学院巨鲸生态和骨骼标本的制作进行得很顺利。这头抹香鲸长十二米四,重约二十余吨。这头巨鲸标本制作完成后,学校将建鲸馆陈列,并将现有的数以千计的海洋生物标本一并展出,建成一个海洋科普教育园地。(附图片)
抹香鲸搁浅现场实景 安德昊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