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寓哲理于童心——《张天翼寓言》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7-09
第8版()
专栏:

寓哲理于童心
——《张天翼寓言》序
黄秋耘
寓言是一种很古老的文学体裁。古希腊有《伊索寓言》。我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寓言就已经盛行。《孟子》、《庄子》等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例如“揠苗助长”、“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狐假虎威”、“东郭先生”……等等,都是为人们所熟悉的。一般地说,寓言大都是带有劝谕或讽刺性质的简短故事。
张天翼同志是我国著名的老作家,我早在四十年代后期就认识他了。后来在十年动乱期间,同被打入“牛棚”,有一段时间还一起被关在一间只有五平方米的“斗室”里,朝夕相对,索然寡欢。不过天翼同志还算达观。他读书很多,学识渊博,甚至对佛经里的一些哲理和故事,也十分熟悉。他说话不多,但富有幽默感。晚上“斗室”里一灯如豆(当时名在“黑籍”的人只配用一个十支烛光的灯泡),无须读书写字,我们只好躺在破木床上聊天,上下古今,无所不谈。当然彼此都不敢谈及政治问题和文学问题,因为隔墙有耳,万一说错了话,给造反派的“战士”们听到了,说不定“一言可以丧身”。因此我们谈话的内容大抵以古书中的趣闻轶事为限,这也是苦中寻乐之一法。
我记得,天翼同志也是属马的,比我年长十二岁。他的创作生涯又开始得很早。我还在青年时代就读过他的小说和童话,例如《华威先生》、《包氏父子》、《清明时节》、《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都是他的代表作。至于他在建国后所写的《宝葫芦的秘密》、《罗文应的故事》、《蓉生在家里》等,也都是小朋友们很欢迎的。可惜那时我已经“人到中年”,失落了童心,对童话没有多少兴趣了。
这本集子所收入的寓言,大都是他在解放战争后期的作品,主题多数是讽刺和控诉反动统治者穷凶极恶、倒行逆施、残害人民的罪行,有些则是用嘲讽的态度揭露剥削阶级人物的丑恶嘴脸和他们愚蠢可笑的心理状态,大都是有针对性的。由于时间已经过了近四十年之久,今天的少年读者不见得都能够理解作者当时的用心和寓言的主旨所在。因此,我接受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委托,在每篇寓言的篇末,加上几句极简短的“题解”,也许对少年读者会有点帮助。但我的浅见也可能有曲解作者原意的地方,天翼同志已不在人间,再无法去征询他的意见了。每念及此,我不禁惘然若有所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