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根深叶茂的友好合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7-10
第7版()
专栏:本报记者述评

  根深叶茂的友好合作
  本报记者 徐宝康
1961年7月11日,对中朝两国人民来说,都是难忘的一天。
这天,周恩来同志和金日成同志在北京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上签字。从此,在中朝友谊的史册上谱写了新的篇章。
二十五年来,中朝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不断发展,结出了丰硕果实。两国领导人象走亲戚一样常来常往。特别是近年来,两国领导人多次互访和会晤,把两国关系又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中朝两党、两国领导人之间的亲密友谊,充分反映了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中朝友谊世代相传的可靠保证。
二十五年来,两国的经济合作稳步发展,贸易额有了成倍增长,尤其是近几年两国边境贸易发展迅速,前景喜人。被誉为“鸭绿江上的明珠”的水丰、云峰发电厂是中朝两国友好合作的一个缩影。截至1984年底,这两座大型水电站累计已发电一千二百多亿度。强大的电流源源不断地输往两国的城市和乡村,有力地促进了两国的建设事业。目前,中朝共同投资兴建的渭原和太平湾发电厂正在紧张施工中,不久将先后投产发电。
为援助朝鲜建设,中国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一批一批地来到各援建工地。他们在朝鲜的辛勤劳动得到了朝鲜党和政府的热情评价,并多次给他们授勋。科学技术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加快了两国经济建设的发展。
平壤是一座优美的城市,庞大的建筑群,把民族特色与现代建筑融为一体,十分壮观。我国建筑设计代表团访朝,汲取了不少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在文化教育领域,两国的合作与交流也得到迅猛发展。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中国著名高等院校同朝鲜金日成大学、金策工业大学等高等学校建立了友好合作交流关系。目前,我国在朝鲜留学、进修的人数近二百名。去年,仅两国文化、教育、体育互访代表团多达八十多个。
随着两国友好合作的发展,上海市与朝鲜“工都”咸兴结为友好城市;我国江苏、山东、四川省也同朝鲜江原道、黄海南道、平安南道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岁月在流逝,但两国人民的兄弟情谊是永存的。今天的中朝友谊丰硕成果,预示着明天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更加光辉灿烂的前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