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3阅读
  • 0回复

文学家与革命家的完美结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7-13
第7版()
专栏:

文学家与革命家的完美结合
张光年
在纪念茅盾(沈雁冰)同志诞辰九十周年的盛会上,在深切缅怀这位为我国现代文学的诞生与发展奋斗终生的伟大革命文学家的时刻,作为深受过他的思想影响和艺术熏陶的文艺工作者,我回想起聆听他的教诲、工作上得到他指点的那些美好时光,那永远是我记忆中最珍贵的一页。但是,今天我要讲的,主要是这位文化巨人和文学大师对于我国现代进步文化和革命文学事业的卓越的历史贡献。这是我国人民、我国文化界铭记不忘的。
早在四十年前,重庆文化界庆祝茅盾五十诞辰的时候,王若飞同志就首次称茅盾同志是“中国文化界的一位巨人”,赞誉“茅盾先生的最大的成功之处,正是他的创作反映了中国大时代的动态。”1981年,胡耀邦同志在茅盾同志追悼大会上所作的悼词,又高度评价他毕生的历史功绩,称他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赞誉“他同鲁迅、郭沫若一起,为我国革命文艺和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今天,我们在纪念茅盾同志诞辰九十周年的时刻,提起这些历史性评价,不禁在心头引起热烈的回响。
茅盾同志诞生于1896年7月4日,那时鸦片战争过去半个多世纪,中日甲午战争发生刚刚两年。中华民族的内忧外患与谋求独立解放的坚韧不拔精神,给予青少年时代的茅盾极其深刻的思想震撼。早在五四运动前夕,他便怀抱改造旧社会的理想,开始了文学活动。1917年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加速了茅盾思想的初步形成。他积极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他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的成员之一,是第一个新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和重要理论家。他主持改革的《小说月报》,荟集了五四时期以现实主义流派为主的一批重要作家,吸引、鼓舞了一大批早期的新文学作家和广大青年。他写下的大量倡导“为人生”的文艺评论,不仅为新文学的健康发展廓清道路,而且为我国早期文学批评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我国新文化发展的每个重要时刻,茅盾同志一直站在开拓者的行列。无论五四文学革命时期,还是无产阶级左翼文学、抗战文学和解放前文化界民主运动艰苦奋斗的岁月,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时期,他不仅在多方面的社会活动、文化活动中,表现出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大无畏精神,并且始终以严谨、扎实、勤恳的大量劳动成果,发挥革命文学反映时代、推动时代前进的作用。正在陆续编辑出版的《茅盾全集》(不包括翻译作品),总计四十卷,共一千二百余万字,广泛涉及中外文化艺术的各个方面,真可谓学贯中西,著作等身,显示了一代文学宗师巨匠的博大精深与多才多艺。其中,《蚀》、《虹》、《子夜》、《春蚕》、《林家铺子》、《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清明前后》等杰作,不仅以深刻的思想与精湛的艺术力量,特别是一系列富于生命力的典型人物的塑造,显著地提高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水平,充实了我国现代精神文明的宝库,促进了一代又一代青年思想的革命化;还被译成世界上二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在各国读者中广泛流传,成为世界文化宝库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说,一个民族的一定时代的精神文明与智慧水准,总是以这个民族与时代的精神领域、思想领域的杰出人物为代表,那么,茅盾同志和一些同时代的杰出的英雄志士、思想家、科学家、文化巨人、文化大师们一起,毫无疑问是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精神文明与智慧水准的当之无愧的优秀代表。
茅盾多方面的文学业绩与丰富经验,对于我们正在兴起和正在发展着的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学,也有直接的重要意义。茅盾同志晚年就曾为呼唤与扶持新时期文学而鞠躬尽瘁。他在粉碎“四人帮”后重新执笔写下的新作,强调尊重艺术规律,提倡思想解放,呼唤艺术民主。由于他的卓见与声望,对于我国遭受劫难之后的文学事业的复苏与振兴,起了多么重要的作用呵!那时,他已是年逾八旬、体弱多病的老人,仍然把全部精力与热情,倾注于社会主义的文学事业。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临终前还在牵念“繁荣长篇小说的创作”问题,并为此捐献稿费设立文学奖金。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献身精神!这种崇高的品格与献身精神,贯穿于茅盾同志文学生涯的始终。献身激情来自庄严而深沉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从早期倡导“为人生而艺术”,到后来明确提出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艺,茅盾始终把文学事业与人民的命运、社会的进步紧密联系起来。他反对作家脱离时代、脱离人民钻进“纯艺术”的象牙之塔,也反对缺乏艺术魅力与审美价值的概念化的创作倾向;他强调“文学是有激动人心的积极性的”,“我们希望文学担当唤醒民众而给他们力量的重大责任”。而他自己,则以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贞信念与艺术上的精益求精的精神从事文学活动。文学家与革命家,在茅盾身上得到完美的结合。
茅盾的文学成就,是立足于中外文化艺术丰厚土壤之中的。他十分注意从中外文化巨人们那里广泛吸收艺术经验。在《创作的准备》一书中,他公开承认:“我曾经努力学习过去以及现在文学巨人们的经验,我还在继续学习。”对待外国的文艺思潮流派,茅盾一向反对“唯新是摹”,盲目照搬,主张“必须穷本溯源”,“作一番系统研究”,从中择取适宜于表现我们的时代和社会人生的最有价值的东西。他认为“如此才能取精用宏,吸取他人的精粹化为自己的血肉;这样才能创造划时代的新文学”。他说:“伟大的作家,不但是一个艺术家,而且同时是思想家——在现代,并且同时一定是不倦的战士。他的作品,不但反映现实,而且针对着他那时代的人生问题和思想问题,他提出了解答。在他作品的艺术方面,除了他独创的部分外,还凝结着他从前时代的文化遗产中提炼得来的精髓。在伟大的作家,是人类有史以来的全部智慧作为他的创作的准备的。”还在青少年时代,茅盾就曾“读经读史,读诸子百家”,获得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渊博知识与扎实基础。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以后,他接受了新思想、新观念,但并没有因此而虚无主义地全盘抛弃民族文化传统,而是力求用历史唯物主义予以重新审视和估价。可以说,他是一位具有广博的中外文学素养的大家。既有我国传统文化的坚实基础,又具有开放性、世界性的艺术眼光。据初步统计,他在外国文学方面结集出版的翻译作品和研究专著就有三十余种,散见报刊未曾结集的文章近百万字,几乎触及了自希腊神话、史诗、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直至十九世纪以及两次大战前后的各个历史阶段的名家巨匠和各种文艺思潮流派。他思想解放,胸怀开阔,站在中外古今文化艺术的交叉点上,从发展我国革命文艺事业的需要出发,纵横博览,取精用宏。他的革命现实主义从来不是一个封闭体系,而是广阔的、开放的。他和鲁迅、郭沫若一样,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然后自成一家。茅盾的经验昭示着巨匠的成功之路。今天的作家,尤其是精力充沛、正处于创作旺盛期的中青年作家,应该借鉴他的宝贵经验,多方面地扩大和丰富自己的学识,既不要因循保守,自我封闭,也不要毫无鉴别地“唯新是摹”,或急功近利,浅尝辄止。那样的作家是长不大的。我们要力求站在巨人的肩上进行新的创造。
茅盾同志一直寄希望于中青年作家,希望在他们中间出现新一代的文学巨匠。1978年,在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发奖大会上,他对青年作家们说:“我相信,在这些人中间,会产生未来的鲁迅、未来的郭沫若。”(当时李季同志插话:也产生未来的茅盾。)他殷切期望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产生自己的巨人。其实,在他毕生的文学活动中,一直是孜孜不倦地致力于文学新人的培养。从二十年代初新文学草创年代,直到粉碎“四人帮”后新的历史时期,他不断地发现并热情扶植一代又一代的文学新人。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受过他教诲与扶植的著名作家,数量相当可观。例如,丁玲、沙汀、艾芜、王鲁彦、萧红、张天翼、臧克家、吴组缃、欧阳山、草明、姚雪垠、碧野、端木蕻良、陈白尘、于逢等,直至新中国成立以后的茹志鹃、王愿坚、玛拉沁夫、敖德斯尔、杨沫、杜鹏程、王汶石、李准、陆文夫以及刘心武、冯骥才、谌容等,新文学一代代作家的成长,都凝结着他的劳动和心血。沙汀同志回忆茅盾对他作品的评论时说:“他的评介,使我有勇气把创作坚持下去。”茹志鹃说:茅盾对她的教诲、鼓励,在她的人生道路和创作道路上,起了“转折的、奠基性的”作用。应该说,这代表了许许多多受过茅盾同志教益的作家的共同心声。我还清楚记得,在粉碎“四人帮”后的1977年,《人民文学》召开的短篇小说座谈会上,茅盾同志抱病出席,会见与会的一批青年作家。这些男女新秀围在他们尊崇的老师身旁,以无限喜悦的神情吸收他的教诲。我感觉到了他那目光中的殷切希望和期待。他是文学巨匠,又是培育巨匠的园丁。展望新时期文学越来越喜人的发展势头,我想,茅盾同志的英灵是会十分欣慰的。
学习和继承茅盾同志的文学遗产,茅盾研究是不容忽视的工作。长期以来,我们的文学研究工作者为此付出了辛勤劳动。粉碎“四人帮”以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茅盾研究工作得到了很大发展。1983年3月,在周扬同志主持下,成立了茅盾研究学会;在巴金同志倡办的现代文学馆里,成立了茅盾文学陈列室;接着在北京、桐乡两地修缮并开放了茅盾故居,开展茅盾研究的学术活动,出版《茅盾研究》丛刊;规模浩大的四十卷本的《茅盾全集》也正在陆续出版。广大研究者为深入开展茅盾研究、整理茅盾遗著而孜孜不倦地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当然,茅盾同志博大精深,他的遗产有如高山大海一样丰厚,对于他的研究,只能说奠定了初步的基础,还有待研究者们进一步努力。我想,为了推动茅盾研究工作的深入发展,我们应该注意学术研究队伍的建设,既珍视老一代研究者的成果,也注意中青年研究者的成长,努力提高研究者自身的修养与素质;我们需要认真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努力创造自由、融洽、民主的学术气氛,鼓励有创见的研究成果,鼓励有意义的争鸣。我们也需要进一步做好茅盾著作及有关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出版工作。
多年来,茅盾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学、对作协工作和作家队伍,倾注了大量心血。今天,我们郑重纪念他的九十诞辰。我们没有眼泪,没有悲伤,我们高兴地向他汇报:在党中央的关怀和广大群众的支持下,我们的文学创作和各项文学工作日见繁荣兴旺起来;茅盾文学奖以及其它奖掖文学的措施,已经结出并正在结出越来越丰硕的成果,在国内外读者中发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在以巴金同志为主席、包括文学界一批骨干力量的作协主席团领导下,中国作家协会及其三十个分会的工作,正在生气勃勃地开展起来。我国作家决心继承茅盾同志的遗志和献身精神,为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繁荣昌盛献出全部力量!
(本文是作者在纪念茅盾诞辰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