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服务好大有益——临猗县小麦丰产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7-14
第2版()
专栏:

  服务好大有益
  ——临猗县小麦丰产纪实
  黄江
编者的话:这篇通讯涉及粮食生产中一个重要问题:在生产资料涨价、粮价难动、国家对农业的投资一时难于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粮食生产还有没有潜力可挖?一种意见认为,国家不采取措施,县乡政府无能为力;一种看法是,除了上面采取措施之外,下面也可以有所作为。临猗县的实践印证了后一种观点:在外部条件改善不多的情况下,加强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可以稳定农民的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业成本降低,产量增加,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提高。这对于其他地方,尤其是乡镇企业尚不十分发达的广大地区,是富有启发意义的。
麦收刚过,山西省临猗县的农民便众口一词地宣称:今年小麦抱了个“金娃娃”。全县九十二万亩小麦,平均亩产二百六十公斤,总产达到二十三万九千吨,比历史上最高的1984年还增产二万二千五百吨。县委书记曹中厚喜形于色地说:除了“天帮忙”之外,纵横全县的系列化服务网络起了大作用。
一个鼓劲会
去年7月。小麦刚收不久,群众中就出现了一种说法。说种小麦不合算,只能解决吃饭问题,不能解决致富问题。县委、县政府领导同志深入基层调查,发现除了生产资料涨价,种粮利益降低之外,一些业务部门服务不好,也是农民不愿多种小麦的重要原因。例如粮食部门压级压价收购,水利部门没解决“浇水难”,优质化肥难买,生产贷款难求,等等。
原因弄清之后,县委、县政府领导主动检查领导责任,决心以加强服务来调动农民的种麦兴趣。7月下旬,县委、县政府在东张乡召开了有三千多粮食专业户和基层干部参加的小麦生产鼓劲会。既算账对比,向农民讲粮食生产政策,又当面锣、对面鼓地让农民提意见,由各业务部门作答。粮食部门当众宣布,如发现哪个粮站在收购中有坑农问题,就撤销哪个站站长的职务;生产资料部门向农民保证,多采购优质化肥,并及时送肥到户;农业银行表态,凡小麦生产贷款,要多少给多少……多半天会议,使农民的怨气一扫而光。他们回去之后,影响和带动全县九万个农户,很快就鼓起了小麦生产的风帆。
两步关键棋
在小麦生产中,县委、县政府围绕农民最关心的水、肥、种等问题,及时走出了两步关键性改革之棋。
第一步,改革水利管理体制。临猗县十年九旱,九十万亩小麦田中旱地占一半。去年麦收后,县委、县政府在检查工作中了解到,农民浇地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是管理体制上实行三级配水,中间需经好几道环节,而每经一道环节,水费就加一次码。有些地方每亩水费已达十多元。县委、县政府果断决定,把按行政区域供水改为按渠系供水,直接配水到户。这样一来,全县坡下地区水费每亩稳定在三四元之间,坡上地区每亩稳定在四五元之间。
第二步,干部下乡“四查一送”。过去,每年麦播,农民都少不了往供销社、种子站、信用社、农技站跑腿。去年9月,县委、县政府和各业务部门的一千名干部,组成了小麦生产系列化服务团,逐乡逐村逐户查肥料、查种子、查农药、查整地和送政策、技术上门。短短七天,全县就发放小麦备耕贷款二百五十多万元,送去各类化肥四百多万公斤,优良种子二百多万公斤,为种好小麦做好了物质准备。
三条硬措施
临猗县自1981年以来,小麦已连续获得大丰收。县委、县政府认识到:产量要再提高,必须大力开展科技服务。
一年来,他们为农民办了三件实事:一是由农机部门牵头,深伏耕土地四十万亩。二是由农科部门牵头,大面积实行了“测土供肥”。去年7月,县委、县政府确定县农科中心牵头,在全县开展测土供肥活动。先后培训骨干四十多人。坡下九个乡镇,五十万亩麦田都作了土壤化验,并向农民提出了最佳施肥配方,全县有五万农户实现了计量施肥。三是由农业部门牵头,抓改良土壤和培肥地力。为了使小麦生产后劲充足,从去年开始,他们引导农民采取了几项措施:每年平整十万亩休闲麦田,压绿肥三十万亩,实行麦衣、麦秆大面积还田。嵋阳镇任柳村的两万亩碱垆麦田,去年实行麦衣还田后,平均每亩增产一百公斤左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