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友谊的结晶——看美国英语京剧《凤还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7-18
第8版()
专栏:文化生活

  友谊的结晶
  ——看美国英语京剧《凤还巢》
  胡芝风
应我国国际友谊促进会邀请,由美国夏威夷大学戏剧系讲师魏莉莎翻译并导演的英语京剧《凤还巢》,最近在中国舞台上拉开了大幕。我为美国艺术家的胆识和才能感到惊叹;同时,为我们民族传统艺术的强大生命力感到无比自豪。
魏莉莎的名字在我国戏曲界并不陌生。她怀着对我国传统艺术的深切热爱,于1979年作为第一批美国留学生来我国学习,并在此期间,向江苏省京剧院的沈小梅学演了京剧《贵妃醉酒》,为此,她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洋贵妃”。魏莉莎学习结束回国获得博士学位后,便立志要用本国语言把中国的京剧艺术介绍给美国观众。这次来我国演出的英语京剧《凤还巢》,就是她为夏威夷大学戏剧系毕业班所作的一次开创性的排演。这个戏很快在美国社会引起了轰动,魏莉莎和《凤还巢》分别被评为夏威夷州1985年最佳导演和最佳演出。
用英语来搬演京剧,魏莉莎的二度创作的艰巨性是可想而知的。为了解决英语多音节和中国话单音节的差别,做到英语唱词押韵和使演员气口适宜,她将唱词作了适当的浓缩和修改,并把某些英语字母的音节巧妙地安排在拖腔中完成。念白中的插科打诨,是戏曲表现人物个性和调节舞台气氛的一种艺术手段,一些以谐音节“斗哏”的中文念白,如果照文直译,英文并不谐音。为了在美国观众中能收到同样的喜剧性效果,她便创造性地改译为谐音而与原文又意趣相仿的英语。比如原文中剧中人物程夫人和朱焕然的几句对白。据美国的《火奴鲁》报报道,在美国每演到这样一些地方,剧场中就爆发出哄堂的笑声,有时这种剧场效果竟多达五十余次。
中国戏曲表演艺术,是以规范化的唱做念舞程式来创造角色的。魏莉莎和夏威夷大学戏剧系的同学们严格遵循了这一特性,首先一招一式、一板一眼地把戏学到手,包括小生的唱,也用小嗓发音;英文的念白和引子也仿用中国戏曲的韵白,并与表演节奏结合得很谐调。而在人物形象的完成上,则不仅把握了外部动作摹拟性的“形似”;还把握了中国戏曲“思、欢、怒、愁感于幽微,流于啸歌,形诸动摇”(汤显祖著《庙记》)讲究内心体验的要求,创造了“神形兼备”、“如其人”的舞台形象。值得一提的是乐队的伴奏,美国艺术家准确地掌握了戏曲“形动声随”的规律,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三十年代初,曾经有德国人用中国话演过昆曲和京剧,其它角色和乐队都由我们中国人配合。而英语《凤还巢》的全班人马包括乐队都由美国人担任,这还是第一次,它是中、美文化交流的珍贵的结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