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忠于职守 不图虚名——记宁夏西吉县副县长姜仕鑫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7-19
第4版()
专栏:

忠于职守 不图虚名
  ——记宁夏西吉县副县长姜仕鑫的事迹
  王金栋
刚到宁夏,就听到了姜仕鑫这个名字。有人告诉我,世界粮食计划署一个评价组在西吉县对该组织援助的“中国2605项目”进行中期评价时,认为:“负责执行该项目的县政府官员富有能力,忠于职守。”这些“官员”中,就包括执行该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副县长姜仕鑫。
一到西吉,我就去找姜仕鑫,当天晚上,在中科院黄土高原综合考察队队员的客房里见到了他,于是听到了下面的一段对话:
——“老姜,有人认为西吉防护林工程已经搞完了,‘温’的问题已基本解决……”
——“谈不上。我认为‘温’不仅仅指烧的,还包括穿的、盖的、住的。现在西吉能吃饱饭的人只有70%,还有10%是极贫户。‘温’的问题远没解决,只能说是缓和了,现在工程仅见到初步成效。我现在是又乐观又悲观。乐观的是经过四、五年的奋斗,终于看到了这里生态环境好转的希望;悲观的是这里的生态环境还相当脆弱,经不起严重自然灾害的考验。要巩固发展工程的成果,不经过两三代人持续努力是不行的。”
姜仕鑫的这种坦率在西吉县是有名的。他有啥说啥,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
姜仕鑫工作扎实,不图虚名,也是县里的同志交口称赞的。
还是在我刚见到他的那天晚上,我就向他提出了采访的要求。他说:“我求求你,让我干点儿实际工作吧!”以后几次找他,他都找各种借口推辞,绝口不谈他自己。
于是,我决定跟他一道下乡。听说我要去,他劝阻说:“我们这次下乡检查工作,主要是挑毛病,对存在的问题能补救的想办法补救,不能补救的总结教训。路不好走,颠簸得很,你别去受罪了。”我执意要去,不得已,他只好答应了。
随行的干部几乎每人都承包了一个乡或项目。检查的办法是,让大家到每人承包的现场去看。这种办法和听汇报不同,工作好坏人们一望即知。每到一处,姜仕鑫带领大家查新栽树苗的成活棵数,看专业户承包的养鱼池塘,甚至还钻进羊栏内,一只只数羊的头数。根据每人的实际工作情况,由大家作出评议。最后,姜仕鑫分别根据每人的工作情况当场进行表扬或批评,对存在的问题当场拍板解决。
县里一位与他共事多年的同志对我谈了姜仕鑫的另一个特点:“老姜工作能抓到点子上,是西吉县首屈一指的专家。”
姜仕鑫1963年大学毕业后,主动报名来到宁夏。他学的是土壤农化专业,但知识面相当宽。1 981年,他参与组织和领导了西吉县农业资源调查、区划、规划工作,起草了《西吉县综合农业区划报告》的部分章节,修改近二十个专题报告。整个报告及附件共计二百一十万字,涉及十个专业部门,但他做为技术负责人,都在技术上把关。这项成果后来获得了国家二等奖。
知识面宽使姜仕鑫在工作中减少了失误。自“中国2605项目”前期准备工作起,先后有十六批、四十一人次的外国专家和官员来西吉考察、检查或参观,姜仕鑫每次都担任首席谈判代表,从没出过大的失误。“六·五”期间,西吉县科研项目获国家奖的有三项、自治区奖的有七项,这和姜仕鑫亲自审定项目、确定科研方向有很大关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