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鲁尔弗与《佩德罗·巴拉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7-19
第7版()
专栏:今古人物

  鲁尔弗与《佩德罗·巴拉莫》
  林一安
墨西哥著名作家、当代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大师胡安·鲁尔弗先生不久前与世长辞了。回忆起我去年走访他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
与作家交谈几乎句句不离作品。鲁尔弗知道我国已在1980年把他的全部作品译成中文出版,但一直未见到中译本。当我把两部精装的中译本送上时,先生戴上花镜,端详了好半天,连声说:“真是太感谢你们了。”
鲁尔弗的作品大多为农村题材。我问他是否对农村有某种偏爱。
他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也可以这样说。我其实是一位农村作家,因为我从小在农村长大,了解农村。再说,我们墨西哥人大部分是农民,我应该为他们写作。我即将完稿的一本新的短篇小说集,篇名暂称《狂人的心绪》,主要也是以农村为题材的。我还看到,墨西哥青年受到美国文化的极大影响,我们拉丁美洲作家应该创作出具有鲜明民族色彩、内容健康向上的作品来,以鼓舞和教育年轻一代。
1918年5月16日,鲁尔弗出生在一个没落庄园主家庭。自幼父母双亡,与祖母相依为命。十岁进了孤儿院,十四岁后,他半工半读,同时从事文学创作。十六岁起,就开始发表作品。鲁尔弗一生文学创作少而精,作品得过多项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金。他的短篇小说集《平原上的火焰》和中篇小说《佩德罗·巴拉莫》深受读者欢迎,在拉丁美洲享有很高的声望。墨西哥当代著名作家卡洛斯·富恩特斯赞扬他“写出了墨西哥有史以来最优美的作品”,“发展了现实主义,把现实主义变成了诗篇和神话”。
中篇小说《佩德罗·巴拉莫》就是作家运用新颖表现手法来描绘墨西哥农村贫困、凄凉景象的典范。小说中的主人公佩德罗·巴拉莫是一个庄园主。他通过盘剥工人、偷移地界,抵赖债务,甚至通过跟女债主结婚等奸诈手段来扩大地盘,渐渐变成了拥有大量土地和成群牛羊的暴发户。他称霸一方,无恶不作。结局是他的坏事做绝的儿子死于非命;他梦寐以求的女人苏姗娜神经错乱,忧郁而亡;他本人最后被他的私生子在醉中用砍刀杀死,而他所盘踞的地盘也在饥馑中消失。
在表现手法上,鲁尔弗一反那种作者把自己隐在作品后面叙述故事的传统写作方法,整个作品由一系列对话、回忆、独白、私语等组成。作家完全打破了时间、地点的局限,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发生在不同人物身上的事件都放在同一个画面上来描写;他又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实到梦幻、从生前到死后等不同的角度摄取镜头,然后故意不按顺序,有的甚至先后颠倒地组合起来,迫使读者通过反复琢磨和认真思考,去掌握作品的要领。这种貌似杂乱、实具匠心的手法,正是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熟练运用的标志。这部中篇问世后,立即轰动西班牙语文学界乃至世界文坛,先后被译成二十余种外国文字,并被誉为当代拉丁美洲文学经典作品之一。
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并且善于吸收借鉴的拉丁美洲作家以众多优秀的作品给现实主义注入了新鲜的含义、新鲜的内容以及新鲜的课题,魔幻现实主义就是这些大胆的尝试之一。
我问鲁尔弗先生为什么要运用这种奇特的文学创作手法。
作家沉思片刻,答道:“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生活虽然丰富多采,但现实毕竟是有限的,我们要用无限的想象来描绘有限的现实,以期引起读者从各种方位和多种角度进行思索。作家的任务不仅是描绘和反映现实,而且还要善于引导公众进行思考,即对作家所反映的现实的思考以及对理想的追求。”
临别时,我把我国著名画家高莽同志用中国传统技法绘制的鲁尔弗肖像展开在作家的办公桌上,请他题词。先生欣然命笔,写下了一段热情洋溢的话:
“热烈拥抱伟大而美丽的国家——中国的《佩德罗·巴拉莫》及《平原上的火焰》的尊敬的读者。”(附图片)
  “国际交通堵塞”——温哥华博览会上的独特艺术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