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传播文明的新事业——我国音像出版业方兴未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7-20
第3版()
专栏:

传播文明的新事业
——我国音像出版业方兴未艾
本报记者 龚永泉
1982年以前,我国不出版录像带,立体声录音并以盒式带出版的单位也只有两家。过了短短几年,先后经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成立的音像出版单位达七十二家,经国家出版局批准的配合本版书可出音像制品的图书出版社达五十四家。
发展带来了繁荣。1982年,录音盒带的发行量为五百余万盒,而去年达到了七千二百余万盒,品种达到一千八百二十四个。现在国产的录音带基本上占领了全国录音带市场,几年前那种海外制品泛滥的状况基本改变了。
去年出版的教学录音带有四百多种,以外语为例,不仅有英、法、俄、德、日等语种,其它如世界语、阿拉伯语、希腊语也有了录音带。英语录音带中,有供专业人员学习使用的,还有供小学生和幼儿园小朋友的。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出的中学英语录音带发行四十七万盒。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录了一盒胎教音乐,这是一个很有益的尝试。
另外,在1984年底,经国务院批准,采取版权贸易和商品进口两种方式引进外国优秀的音乐录音制品,去年进口的录音带和唱片近二百万盒(张),节目品种有一千多,促进了艺术交流。
录像带的出版工作,迄今还是比较薄弱的,主要是节目制作问题,节目带源不足。全国的录像放映队曾经一度达到三四万个,每天观众以千万人次计。现在,电缆电视(闭路电视)也越来越多,录像放映机在一些地区已经开始走向家庭,国产录像带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隔山隔水不隔音”,音乐节目在录音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销售数量看,通俗歌曲和轻音乐占的比例最大,约为一半,但它的品种数不超过总品种数的三分之一。其余一千二百多个品种,是中外传统或古典音乐、民族民间音乐、戏曲曲艺,还有教学节目。其中的通俗歌曲确存在内容和格调不高的问题,但总的说来,它满足了青年人的需要。从去年下半年起,录音带市场已经出现这样的信息:古典音乐和有所创新的民族民间音乐,包括戏曲录音带的需要在增长,质量低劣或过时的通俗歌曲出现了滞销局面。另一方面,通俗音乐本身也在不断提高和发展。这些都说明群众的爱好和欣赏趣味在起变化,音像出版要适应这种变化。
音像制品可以而且应该为教育事业服务。教学音像制品可以录制最优秀的教师的讲授,同时可以筛选最精确的形象信息。教育科学专家已经得出结论:利用音像制品教授,效果比起传统的课堂讲授要好得多,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程度要高出一倍以上。充分利用音像制品加快教育进度,提高教学质量,是大有可为的。
利用音像制品传播先进技术,往往能立竿见影。国家科委提出“星火计划”,在近一两年内首先开发一百类成套技术和设备,建立五百个示范性的企业,培养出二十万技术骨干,音像制品应成为“播火者”。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音像制品除满足青年人的需要外,还应强调满足其他年龄层群众的需要。现在全国有几千万离退休干部、职工,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希望有多彩的文化生活,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特别是我国有八亿农民,更是盼望一饱“耳福”和“眼福”。徐州有家个体户,自己采录苏北、鲁南的地方戏曲、曲艺节目,交给北京音像出版社审查、出版薄膜唱片,由他包销。他走乡串户,卖出几十万张。从中,我们应得到启示。
毋用讳言,在音像出版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苗头,如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降低了制品质量,甚至出了些不好的节目,发生版权纠纷等。但只要善于总结经验,克服缺点,这个事业是会大踏步健康发展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