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老同志的新课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7-21
第1版()
专栏:

老同志的新课题
本报评论员
近几年已经有一百多万老干部从第一线退下来,同时有四十多万中青年干部被选拔到县以上各级领导岗位。这样大规模的、有秩序的新老交替,在我们党和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是空前的。
退下来的老同志,在革命战争中作过贡献,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作过贡献,在结束“文化大革命”后的拨乱反正,乃至“六五”计划的实现中作过贡献。现在,他们又以自己的行动对废除实际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和执行干部“四化”方针作出了新的贡献。谈到今天我们国家出现的欣欣向荣的新局面,人们决不会忘记老干部的历史功绩。
从紧张繁忙的一线工作到退居二线或离休退休,这对老同志来说是一个大的转变。各级党组织和现职领导干部要关心老同志,帮助他们中一些暂时不习惯的同志逐步适应这个转变,使退下来后的生活充实、丰富、有意义。
据一些地区调查,退下来的同志,大部分人身体还好,他们最担心的是没有事干,闲得发慌。怎么办呢?由组织作些安排无疑是必要的,但要一一都安排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更重要的是提倡老同志自己安排自己,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找点合适的事情干。许多老同志都有自己熟悉的方面,有特长,有爱好,可做的事情是很多的。例如,斗争经历丰富的,可以整理、写作这方面的材料;长期从事某项工作,颇有心得体会的,可以好好总结、整理一下自己的经验;好读书的,可以多读书乃至著书立说;喜欢书法、绘画、歌唱的,可以练字、练画、搞歌唱队;有技术专长的,可以向社会提供咨询等服务;有志于青少年教育、街道工作的,可以投身于这些方面的活动……总之,老同志活动的天地是十分宽广的,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适当的安排。重要的是,使自己的精神和精力寄托于某种对社会有益、为社会需要的活动,不使自己处于与世隔绝的封闭状态。
胡耀邦同志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老同志离休后,“开始了一个‘参加革命’的新阶段”。这新阶段的一个特点,就是不再搞决策、指示、发号施令那些事了,而是要以一个普通公民、普通党员的身分,又是一个有社会影响的公民和党员的身分,面向社会、面向群众、面向基层发挥作用。千万不要小看这一点。许多老同志的体会是:退下来后,可以发挥在职时不可能发挥的作用。
当然,对于老同志来说,健康长寿是非常重要的。他们要“活到老,学到老”,还要讲一点养生之道。这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曰练身,即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二曰养性,即保持乐观、向上、豁达的精神面貌;三曰注意饮食起居,劳逸结合,动静有度。退下来的老同志,有一些人健康状况不佳,常年疾病缠身,他们第一位的任务就是养病、治病。
许多老同志虽然不在其位了,但对第一线的工作还很关心,这是可以理解的。他们有时要提点意见,反映点情况,应该受到在职同志的欢迎。在此,希望老同志注意一条,就是对工作发表意见,最好不要泛泛讲一大篇,而要尽可能作点调查研究,提出点切切实实的意见。反映情况,无论是关于一个人或关于一件事的,要力求有根有据。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也会使自己的发言更有分量。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今后几年内还将有大批老同志陆续从第一线退下来。老同志退下来后,如何安排好自己,管理好自己,照顾好自己,不仅是老同志的新课题,也是全党全社会的新课题。我们要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把这一课题解决得更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