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边陲农村缺乏技术人才怎么办 盈江培训回乡知识青年顶大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7-21
第3版()
专栏:

边陲农村缺乏技术人才怎么办 盈江培训回乡知识青年顶大事
本报讯 记者罗自苏报道: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人才缺乏的问题,怎么解决?边疆小县盈江的做法是一个启示。
云南盈江县地处西南边疆,为傣、景颇、傈僳、阿昌、汉等民族混居之地,是滇西粮蔗主要产区之一。但由于历史原因,盈江又是个文化落后的边陲小县,一些山区尚残留着“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不少农民不懂得使用化肥农药。这个县的姐帽区南朵乡一个村有十六户人家,在包产到户的第一年90%以上的农户不知怎样计划生产和管理生产,造成40%的水田无秧可插。
摆在盈江县委和政府面前的难题是,农林牧副渔、水利、商业技术人员缺乏。等国家输送太慢,县林业局从1962年到1982年共分得两名中专生,县水利电力局从1963年到1986年共分得两名中专生、两名大专生。于是,盈江县领导把眼睛盯在自己的土地上。三十多年来,一批批回乡知识青年在家里只是一些普通的劳动力,学过的知识没有多大用处。只要给他们以实用技术的培训,便可建成一支“永久型”的技术大军。
县教育部门自1983年起,在县区乡三级办起了一百三十个农技班,每年学习人员超过万人次。县里拨专款给各区购买教学用具,学员伙食自理,免交学杂费。教学对象主要是三十五岁以下的回乡知青、复员军人、村干部、专业户和重点户。学习时间均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而定,分为五天、十天、半月、一月、两月、三月不等。
县农科站将农业实用技术作为主要培训内容,根据不同的生态情况、地理条件,编成通俗易懂的教材,以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场合加以推广。去年,农科站共办三百八十五次培训班,受训人员达二万四千五百人次,其中少数民族将近70%。去年,全县粮食总产一百五十五万公斤,比前年增产18%。过去推广杂交水稻,单纯宣传外地的经验,农民接受不了。现在农科站除了编写教材,还办了种植样板田,使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结果今年种植杂交水稻的面积达八万亩,在去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
盈江县还逐步将培训重点移到山区。去年11月,为期一年的农技培训班开学。这个班五个民族的五十八名学员均来自山区,由十一个专职和兼职教师任教,讲授土壤、肥料、栽培、植保等农业基础知识以及砂仁、草果、八角、果树栽培及气象等专业知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