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国穷志不穷——访布基纳法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7-21
第7版()
专栏:布基纳法索通讯

国穷志不穷
——访布基纳法索
本报记者 张祝基 丹林
布基纳法索是西非的一个内陆国家,同科特迪瓦毗邻。联合国公布的全世界最贫穷国家的名单中就有布基纳法索。那里情况究竟如何?5月中旬,记者驱车从阿比让直奔瓦加杜古。历时三个星期,行程近三千公里,耳闻目睹,所得的印象可用一句话概括:国穷志不穷。
布基纳法索是个农牧国,95%的人口从事农牧业生产。由于耕作方式落后,靠天吃饭,所以长期缺粮,遇有天灾,经济困难更大。去年农业大丰收,全国粮食产量达一百五十八万吨,比前年增产38%,自给率已经超过95%。论其原因,当然是因为去年雨水好,但主要原因还是布基纳法索政府和人民的努力。
1983年8月托马·桑卡拉上尉上台执政,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点来抓,争取实现粮食自给被放在最优先的地位,目标是建立起独立和自给的民族经济。他批评有些人不相信人民具有改造自然、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他说:“难道我们必须年年都派一些大腹便便的部长,为啼饥号苦的沃尔特人民到处讨饭吗?”他强调不能靠“伸手政策”,而要靠人民。
为此目的,桑卡拉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社会改革和鼓励生产的措施。在“人民民主革命”的口号下,进行了土改,废除村社酋长对土地的支配权,土地归国家所有,国家按农户人口分配土地,并免征农业税,废除人头税。在农业年度开始之前,国家规定并公布农产品收购价格,给农民吃下定心丸,还加强对农民的生产技术指导。
政府把兴修水利、整治农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作为重要的措施来抓。布基纳法索全国人口七百多万,可耕地约有九百万公顷,实际耕作的才三百万公顷左右,其中水浇地寥寥无几。1984年4月,桑卡拉主席率领全国革命委员会成员和政府部长到离首都约三百公里的苏鲁河畔,举行了整治这条河流工程的开工仪式。这项酝酿二十多年的项目终于动工。经来自全国各地志愿者一百天奋战,一座五百六十米长的拦河大坝已经屹立在黑沃尔特河上。待全部工程完成后,可以开垦出四万一千多公顷肥沃的农田。在西南地区科莫埃河上游流域,记者参观了一个重要的水稻产区。一排排香蕉树划出一块块整齐的田方,有的农民正喜挥丰收镰。姑河、班若和班福腊三个水稻种植区总面积有二千公顷,稻米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五分之一。这三个垦区的开发和建设也是中、布两国人民友谊的结晶。目前中国水稻技术组应邀又返回那里指导生产。随着农田和水利建设的进展,布基纳法索农业生产能力将逐步提高。
沙漠化是威胁布基纳法索农业生产的另一个灾害。为此政府颁布了三条法令:一,教育农民改变放火烧荒的传统,对因烧荒引起森林火灾者进行制裁;二,禁止滥伐森林,不准无执照者经营木柴生意;三,制止乱放牲畜,破坏树木和庄稼。与此同时,全国推广节柴灶,并号召每人每年栽一棵树。
布基纳法索在发展农业方面取得的成就是显著的,但面临的困难还很多,据估计目前外债约有十一二亿美元,超过其国民生产总值。为解决资金困难,1984年桑卡拉主席和政府部长们带头将自己全年的职务补贴捐献出来,用于国家建设项目,并号召所有工资收入者也从自己的工资中作出一点捐献。
我们在结束访问的归途中,看到当地农民正挥舞着非洲短柄锄在耕耘。布基纳法索人民这种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正是使国家走向富强的希望所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